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生部门 > 民宗

民宗

康乐县确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标识(LOGO)综述

公文搜 2021-07-15 08:47:20 民宗
康乐县确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标识(LOGO)综述 人在绿中走,车在画中行,美丽的康乐,宛如绿色的乐园,各族人民安居的乐园,诗情画意的草长沟,如梦如幻的胭脂湖
康乐县确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标识(LOGO)综述 人在绿中走,车在画中行,美丽的康乐,宛如绿色的乐园,各族人民安居的乐园,诗 情画意的草长沟,如梦如幻的胭脂湖,脱贫攻坚造就的人间天堂,盘居群峰的旅游大通 道,藏在深山的世外桃源,三河汇聚的胭脂湖,缠绕着美丽的康乐城,像一条银色的巨 龙,腾飞在胭脂三川,县城新区,公园花枝招展,像美丽的新娘,披着婚纱走来,风味 独特的民族饮食,堪称一绝,棋罗密布的牛棚羊圈,似颗颗闪亮的星朵,悦耳动听的莲 花山花儿,拦路对歌热情好客,美丽的康乐…… 康乐县唐以前属狄道(今临洮)管辖,唐中期建立过长乐县、安乐县、水池县。宋熙 宁六年(1073年),设康乐寨和当川堡。明时属河州卫,设当川、胭脂、景古里,狄道州 设康乐里,岷州设沙马里。清雍正时,沙马里归狄道州。民国21年(1932年)与临洮析置 ,设洮西设治局,翌年为康乐设治局。民国29年,建康乐县。1959—1961年并入和政县, 1962年恢复康乐县。康乐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生态县,是 国家“三区三州”、全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贫困县之一。 全县辖5镇10乡152个行政村,1618个村民小组,7个社区。总人口30.5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占91.85%,少数民族占60.65%。县内各宗教和谐共处,回、汉、东乡、保安、 撒拉等9个民族守望相助。这是一块历史悠久而又朝气蓬勃、环境优美而又焕发活力的热 土,浓郁的民族风情,旖旎的自然风光,璀璨的莲花山花儿,丰硕的扶贫成果,融洽的 民族共处,形成了宗教和睦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历史:璀璨夺目 康乐自古为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要冲,各民族“茶马互市”活跃区,是貂蝉故里,赤兔 家园。宋熙宁六年(1073年)四月,王韶渡排河击败木征修筑康乐城、刘家川堡。五月 ,诏名康乐城为康乐寨,刘家川堡为当川堡,隶河州。明代,今县境设有基层行政组织 “里、甲”,景古里、胭脂里、当川里属河州,康乐里属狄道州,沙马里属岷州。清初沿 明制,同治十一年后,河、狄两州重划地界,南以今和政县松鸣岩,东以洮河,东南至 新路坡为河、狄分界。民国建立,今县地属狄道县西乡。民国21年(1932年)6月10日, 设洮西设治局(治所丰台堡)。翌年,改为康乐设治局(治所新集堡)。民国29年设康 乐县。民国32年(1943年)12月10日,甘肃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临洮县成立后 ,康乐为其所辖。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四军十二师长征到达莲麓和景XX,广泛开 展抗日宣传,动员民众抗日救国,在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9年8月20日康乐解放 ,属临夏区专员公署。1956年11月20日,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为州所辖。1958年12月 21日,撤销康乐县建置,并入和政县。1961年12月15日,恢复康乐县建置后至今,仍属 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上曾有羌、狄、氐、匈奴、吐谷浑、鲜卑、吐蕃等民族生产生活 ,在边家林、椿树、塔关、丰台、寺址、地寺坪等地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半坡 和齐家文化遗址,出土有:石刀、石斧、骨针、陶罐、瓮等古文物。相传,历史上四大 美女之一的貂蝉、三国时期关羽的宝马良驹——胭脂赤兔马,出自胭脂川。“自古无牛不成 家”,家家养牛是康乐的传统,每年一次的赛牛相牛大会,成为各族群众的盛会。凝结着 厚重历史、象征着民族团结的胭脂马、康乐牛,像一个拳头,攥紧了各族群众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手掌。 创建:遍地开花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 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康乐县以2020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 范县为目标,以完善具体的方案指导创建工作、常态化部署推动落实、强化组织领导体 系、构建共创共建工作格局。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 传月活动,隆重表彰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共同栽植象征民族团结的 石榴树,邀请州歌舞团进行民族团结进步专场文艺演出,组织教育、扶贫、司法、卫生 等20多个单位在现场开展法律咨询、政策宣传、免费义诊等活动,近2000名各族干部群 众参加启动仪式。抓细抓实日常宣传教育,举办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