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理论文章

理论文章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搜主任 2024-06-09 10:08:19 理论文章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时代新征程,必须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先进文化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助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时代新征程,必须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先进文化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助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要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推动优秀乡村文化建设。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文化建设方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农村文明新风尚。但从农村社会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来说,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一些村庄“形虽在,神已散”,优秀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现象增多,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盛行;集体意识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普遍存在;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象和新风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必须紧紧扭住文化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扭转农村社会不良风气。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实现城市现代化,也要实现农村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也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新征程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出了新要求。要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特点,着力提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育文明乡风。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有力保障。培育文明乡风不仅能从精神生活上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形成推崇文明、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而且能够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动力,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治理和乡村生态全面发展,营造有利于乡村振兴的社会氛围。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农耕生活中,涵养了我国农民质朴、勤奋、坚韧,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气质,形成了独特的乡村社会文化基因。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一些农村社会的优良乡风也在悄然消逝。新时代,培育文明乡风仍需要在传承优秀农耕文明中不断拓展和升华,使农村形成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坚韧不屈、创新创业、质朴善良的乡风,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