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更好传承历史文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更好传承历史文脉
4月16日出版的2024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大意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实践要求、促进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阐明了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基本方针和实践要求,为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好传承历史文脉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依据、总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自觉扛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长期演进、中华儿女辛勤奉献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结晶,具有重要价值作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是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和最好的清醒剂。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在“文化遗产”之前加上“历史”二字,突出了历史文化遗产厚重的历史价值,彰显了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大历史观。作为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的产物,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记录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通过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获取第一手的历史资料,还原历史真相,理清历史脉络,更好认识理解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具有鲜明的文化价值。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文化遗产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传承着文化精髓和文化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党只有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才能更好推进“第二个结合”,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历史文化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观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支撑和外在表现,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象征和思想寄托,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持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从心理、认知、感情、理想等多方面树立正确观念和远大追求,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注入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
历史文化遗产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特别是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宝贵而独特的资源。近些年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学院的建立、红色剧目的推出、实践基地的开辟等,都建立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基础上。要继续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历史文化遗产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世界价值。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强调,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