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份官媒重要评论-61篇
目 录
1.“敲门行动”敲开群众心门(来论) 4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评论员观察) 5
3.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8
4.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观点) 11
5.做好乡村市场体系建设大文章(人民时评) 15
6.“以竹代塑”开辟环保新赛道(人民时评) 18
7.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人民观点) 21
8.奉献精品,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现场评论·开局之年共奋进⑧) 25
9.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评论员观察) 28
10.做新时代的“新农人”(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31
11.“隔屏陪伴”,让爱更好在身边(金台随笔) 33
12.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人民观点) 35
13.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评论员观察) 39
14.履职尽责画好奋进同心圆(人民时评) 42
15.下足功夫保障食品安全(纵横) 45
16.〔社论〕凝心聚力共谱华章 47
17.同心共圆中国梦 50
18.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汇聚智慧和力量(社论) 54
19.新华社社评: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共圆中国梦——写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之际 58
20.〔社论〕凝心聚力开新局坚定信心共奋进 61
21.激扬奋进力量创造新的伟业(社论) 63
22.凝心聚力创造新的伟大荣光 67
23.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 70
24.新华社社评:勇担使命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写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之际 74
25.沉着应对,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77
26.求是网评论员: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80
27.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84
28.新华社评论员: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86
29.共赴奋进征程同谱华章日新 89
30.凝心聚力开新局团结奋斗铸辉煌 92
31.踔厉奋发,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评论员观察) 95
32.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新论) 99
33.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评论员观察) 102
34.以公共文化服务点亮美好生活(人民时评) 105
35.乘着歌声的翅膀飞越大山(暖闻热评) 108
36.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人民观点) 111
37.调查研究要摸透民心民意(声音) 115
38.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中国道路中国梦·不负嘱托更奋发(30)) 117
39.以科技创新提升健康福祉(新论) 120
40.把握超大规模经济体的机遇(新论) 123
41.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人民观点) 126
42.努力做草原上的“一杆秤”(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130
43.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治理者说) 132
44.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人民时评) 135
45.焊花闪耀,映照工匠精神(暖闻热评) 138
46.合力“炒香”预制菜(人民时评) 141
47.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评论员观察) 144
48.久久为功,阔步振兴路(中国道路中国梦·不负嘱托更奋发(31)) 148
49.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评论员观察) 151
50.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154
51.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和音) 158
52.坚守合作初心保持战略定力(和音) 161
53.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 164
54.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人民时评) 167
55.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人 170
56.为玉米嵌入“中国芯”(暖闻热评) 172
57.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治理者说) 174
58.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评论员观察) 177
59.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80
60.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 200
61.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203
“敲门行动”敲开群众心门(来论)
“李大爷,您身体还好吗?需要什么就说一声……”在安徽巢湖市凤凰山街道黎明社区,“敲门行动队”定期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上门看望辖区内的老人。当前,该社区已推出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为老服务等3方面6个服务项目,通过上门服务为辖区居民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受到欢迎。
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听民意、解民忧,“敲门行动”在创新城市基层治理、联系服务群众方面作出了探索。独居老人状况如何?留守儿童需要哪些帮助?困难群众有哪些难处?多地社区以“敲门行动”为抓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寻找工作的突破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敲门行动”敲开的是居民的家门,也是群众的心门。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如今,“键对键”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但要切实了解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离不开“面对面”的实地走访。真正贴近群众,充分了解基层实际和各方面诉求,服务群众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各项工作才能取得令群众满意的效果。
《人民日报》(2023年03月01日05版)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评论员观察)
注重各产业、各要素的内在关联性,协同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提质增效,增进产业体系的新动能;全力以赴,激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山西古交市屯川河畔,一条500米的输煤走廊将洗混煤直接输往附近电厂,转化为电能后传输至大江南北;黄浦江边,上海前瞻性布局五大未来产业,竞逐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新疆塔里木地下9000多米深处,钻井队创造了塔里木油田新的深地钻井纪录……传统产业积极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日益蓬勃向上,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能夯实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丰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