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讲话稿中称呼语的使用艺术
称呼是社交礼仪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领导讲话稿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很多讲话稿中,都特别重视称呼语的运用。
一、称呼语的种类
对别人的称呼一般包括尊称、平称和昵称等。讲话作为一种公务活动,多使用尊称和平称。有时,也针对某个或某类对象进行单独称谓。
尊称是出于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比如,称呼“尊敬的××市长”“尊敬的××总经理”。讲话者身份较高时,为了消除隔阂、拉近关系、显示平等,也常常使用平称,称呼“同志们”“朋友们”等。
二、称呼语的使用位置及作用
讲话稿中称呼语的运用比较灵活,但其位置又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称呼语多使用在四种地方。
一是开场称呼,出于礼仪和礼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称呼形式,在讲话的开头用作开场白。基本上所有的讲话,都需要在开篇即有称呼语,表达对与会者的敬意。其格式是顶格写,后面用冒号,起到统领全篇、提示下文的作用。
二是文中称呼,引起重视或过渡。在需要提醒注意、表示强调或者语义转换、区分层次的地方用称呼语。这种称呼语可以单独成段,也可用在段落的开头,其后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叹号。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开篇顶格用了“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这样格式的称呼语。正文中三次用到“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这样的称呼语,这其中,既有强调的成分,也有分层的作用,表示将展开新一层意思的阐述。
三是尾部称呼,意在暗示结束。在即将结束讲话时用称呼语,这种称呼语有时与第二种情况相同,讲话即将结束,表示呼告和祈示,也有提醒的意义,引出结语段。如,李克强2014年12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