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202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02-23 01:49:52 政府报告
202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

 

202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落实“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45.5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0.8亿元、增长6.9%(全省排名第一);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全省排名第一),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全省排名第一);高技术制造业投资305.7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1972.6亿元、下降8.8%;房地产开发投资757.2亿元、下降3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7亿元、下降0.3%;外贸出口1928.7亿元、增长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7.4亿元、增长1.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万元、增长2.6%;全年珠澳口岸出入境9706.3万人次(占全国出入境人数83.9%),日均26.6万人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完善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形成支持服务事项清单,积极配合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积极承担共建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的重大任务,推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全线贯通,十字门隧道主体贯通。推动“澳车北上”落地实施。加快打造珠澳医疗健康服务合作平台。实施《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全市新增港澳资企业1775家,港澳居民在珠海就医18.5万人次、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增长50.6%(总数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增长8.2%(总数5.3万人)。开通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在线办案系统。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小切口”立法入选中国年度改革案例。

工业强势挺起经济发展脊梁。着力引项目、抓建设、促投资,工业发展逆势上扬,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56.6亿元、增长7.3%。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17.6%提升至30.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3家(总数1683家),79家企业进入广东省制造业500强(数量全省排名第二)。供应工业用地9500亩,是上年的2.5倍。工业用电量增长2.2%(珠三角排名第一)。

全面实施政府流程再造。紧扣“流程”服务“目标”,制定政府流程再造“十条”,出台重大项目落地标准化流程,推进“双容双承诺”“拿地即开工”。优化领导挂点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建立市级企业服务综合专班。进行“一照通行”试点改革,40个涉企审批事项实现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415个集成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

着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出台实施助企纾困“39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143条”。成立项目谋划储备工作领导小组,谋划项目1026个、总投资5800亿元。推动重大项目大提速,完成投资1439亿元,为全年计划的125%。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9.7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3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9%,占GDP比重12.1%。新增上市企业3家(总数46家)。落实扩大进口、开拓市场、出口信保等多项稳外贸扶持政策。跨境电商进出口223亿元,增长60%。加大市场主体纾困力度,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89亿元(相当于全口径税收收入的近两成)。

(二)聚焦“产业第一”,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大力建设5.0产业新空间。把政府的服务、国企的担当和企业的发展、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创新招商载体,按照“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五大要点,探索建设5.0产业新空间,目标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新建1000万平方米,改扩建、提升1000万平方米)。上半年5.0产业新空间全面铺开建设,已开工项目35个、建筑面积821万平方米。为了建好5.0产业新空间,各区和格力、华发、大横琴三家国企日夜奋战,工地万马奔腾,在年底建成451万平方米。坚持“建成即招满”,至年底签约租赁面积647.5万平方米(其中定制化厂房占27%),协议投资额580.8亿元,成功引进耀灵时代、纬景储能等一批优质项目。

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空间,认真执行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守好19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实施“园区投入倍增”工程,全年对园区的道路、水电等配套总投入196亿元,增长1.97倍。建立完善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推动土地整备攻坚,整备产业“熟地”62块、面积8085.8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8.8平方公里、闲置土地3.8平方公里。

实施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牵头的链长制,产业集聚实现新突破,“4+3”产业集群产值4182亿元、增长13.5%,其中,新能源增长81.8%、高端装备制造增长13.1%、精细化工增长11.3%。“一盘棋”统筹全市招商工作,设立市招商署。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78个、增长307%,计划投资2689亿元、增长122%。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63个、计划投资1522亿元。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4个。

推动产业发展强核赋能。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共2304家、增长11%,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增长2倍。新增省重点实验室3家、省新型研发机构5家,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启动建设期考核评估“优秀”。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排名从第185位上升至第60位,珠海高新区全国排名从第19位上升至第17位(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一)。优化实施“珠海英才计划”,15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全市人才总量突破85万人,积极承办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中国(珠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入运行。

(三)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构建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积极拓展珠港跨境运输合作,港珠澳大桥跨境货车接驳能力提升至1500车次/天,日均跨境货车实现“倍增”,增加开通冰鲜禽肉供港通道,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值2700亿元、增长96%。促进大桥延长线重要节点联动发展,开工建设粤港澳物流园、港珠澳贸易全球中心仓,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部分投入使用。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获批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高栏港综合保税区4个月内完成419万立方米填土任务,顺利封关预验收。与香港机场管理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十大会展地级市,获评“商务吸引力领军城市”。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9个方面66项改革任务,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前列。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为国企增资,增强国企实力,激励国企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方面承担更大责任。市属国有企业积极作为,围绕布局产业新赛道,“以投促引”项目30个、总投资82.2亿元。深化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大刀队”,推进事前绩效管理改革,节约财政资金72.1亿元,财政透明度排名全国第七。组建珠海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出台珠海市学校建设基本规范。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物业资产核查工作。加强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建设,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17个领域业务、40个场景实现一屏全观、协同治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金湾区率先放宽产业工人入户条件。构建“金融三张网”(金融“血管网”“信用网”“法治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增长78.9%(增速全省排名第一)。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合作,与南京审计大学共建的珠海市地方金融风险监测中心挂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