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南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浑南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浑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也是浑南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这片热土,一路殷殷嘱托、一路悉心指导、一路打气鼓劲,赋予了我们更高目标、更多机遇、更大使命。在人民领袖的深情牵挂、亲切关怀下,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同领会、一体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冲刺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专项行动,浑南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聚焦疫情要防住,倾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以快制快打赢多轮疫情歼灭战、攻坚战,机场、高速、车站等“外防输入”关口防卫有力,流调追阳快速反应、货车轨迹平台监控、司机驿站温馨服务等多项浑南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1000间健康驿站投入使用,应对疫情的反应机制更为科学精准,基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这一年,我们致力经济要稳住,全力实现了经济指标逆势增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8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持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均实现50%以上增长,对全市经济的支撑牵动作用持续增强。
——这一年,我们坚持发展要安全,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资金资源综合利用,稳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科学高效组织防汛防火。深入推进燃气、自建房等多个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四零”社区创建,刑事和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4.4%和21.7%,平安浑南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加快动能转换,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项目建设欣欣向荣。扎实开展项目“谋立推建”,粤浦瞪羚谷、东北国际医疗产业城等项目实现落地,华为辽宁区域总部、中航发燃气轮机产业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工,芯源微高端晶圆设备产业化基地、融盛财险总部等项目提前竣工,全年亿元以上项目签约360个、落地270个。实体经济根基稳固。企业开办增长率达到30%,IC装备产值增幅超过60%,机器人、民用航空、健康医疗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30强,东软医疗等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超过45%,拓荆科技成为国内唯一PECVD、SACVD设备产业化应用厂商,富创精密实现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国产自主可控,新松机器人荣登“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充分彰显了浑南制造的中国速度、中国水平。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坚定推进数字浑南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顺利建成,新增5G基站2256个,搭建远程医疗、智慧交通等5G应用示范场景31个,培育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智能升级项目30个。“北方算谷”建设拉开序幕,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初见规模,东北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网上线,规上限上数字经济企业达到162家,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
(二)全面启动科技城建设,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创新空间不断拓展。举全区之力推动科技城建设发展,五大类69项基础设施项目如期启动,“一谷七园”等新经济园区加速建设,智慧之云、高层次人才公寓、水系治理工程进度过半,6条主干路网、10公里综合管廊、8大特色公园、10万平方米人才用房陆续建成,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城市框架实现从无到有。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挂牌运行,超大型深部工程大科学装置开工建设,高功率介质材料研制等项目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东软医疗企业技术中心获评国家级创新平台,各类研发机构达到313家。“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解决“集成电路抛光设备保持环”“半导体设备前端模块”等“卡脖子”问题22项。创新主体加快成长。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15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182家、“专精特新”企业74家,科技型企业增长率达到62%、居全市之首,总量达到5114家、占全市三分之一。58家企业获市级人才自主认定权,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362人、同比增长42%,总量、增速均列全市第一。创新生态日臻完善。建成全市首个人才家园服务厅,率先出台区域性人才认定办法,辽宁技术转移促进平台、东北大学创新港等实现落地,新增技术合同成交登记2044项、交易额突破11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超过50%。举办“盛菁汇”等各类双创活动463场,双创示范基地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五,工作成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三)深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优化营商环境“4+1”系列文件3.0版发布实施,“浑南会客厅”小程序上线运行,420个涉企、142个涉民事项实现“掌上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25天,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3.5亿元。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检察室启动建设,自贸区法庭、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成运行,政法营商“每月谈”、公安“网办中心”等多项举措构筑了最具安全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小管委会+大平台公司”运营模式持续深化,沈阳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正式起航。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按期达成,国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集团股权架构及人员岗位实现优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入,资金管理平台正式启用,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有效增强。“标准地”改革加速推进,项目用地全流程监管和退出机制正式实施,全年整理土地6400亩,处置闲置土地5宗,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200亩。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成功设立,参股子基金达到11支,累计为60家企业提供风险投资7.5亿元。何氏眼科、拓荆科技、富创精密成功上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2家、占全市半壁江山。
(四)积极主动对外开放,内外循环更为顺畅
制度创新硕果累累。全国首个海关监管区保税维修再制造平台上线运行,在东北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率先实现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融资、率先形成境外高端人才引进全流程服务,中欧班列区港直通管理新模式等10项制度创新成果再获全省复制推广,进出口通关速度进入全国前十行列。开放通道日益扩大。沈阳临空经济区总体概念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全面展开,阿姆斯特丹至沈阳等新航线顺利起航,中欧班列“国际邮件”完成首单运输。综保区桃仙园区加快建设,跨境电商B2B出口和海外仓模式实现“零”的突破,进口消费品展示体验中心建成运营,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亿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排名东北首位。内需拉动效果显著。东北首座龙湖天街盛大开业,盛京大奥莱完成重组运营,花园城后备箱夜市、时光里潮流街创新消费新体验,“爱上浑南”系列主题活动撬动消费23亿元。楼宇新政10条正式出台,招商盘活面积达到21.3万平方米。棋盘山冰雪节、迎春灯会、秀湖之夜、莫子山艺术节等文旅活动备受群众好评,马术、赛艇等新型户外运动引领都市休闲时尚。CBA赛事保障扎实有力,浑南风采、浑南活力得到广泛认可。
(五)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发展均衡并进
城市功能更为完善。249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稳步推进,66千伏智慧变等50项电力工程顺利实施,美园东路、沈本二街等断头路全面打通,国省干道“一横四纵”景观工程按期完成,机场路改造为第九批志愿军英烈铺平归家之路。建成城市书房、书屋16座,新建口袋公园130座,升级城市公园3座,增绿补绿10万平方米,盘活停车泊位5000余个,4条背街小巷、4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城市管理愈加精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铁路沿线及高速出入口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拆除违法违章建筑7万平方米,创建垃圾分类精品园区11处、良好示范路和海绵生态路103条,恒达路等6条街路圆满实现有机更新,中央公园、中国印广场成为全市首批“席地而坐”示范区。农业农村走向振兴。实施保护性耕作4.2万亩,新增蓝莓、鸡心果等特色经济作物1000亩,粮食产量突破20万吨。新增省级农事龙头企业2家、“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电商村7个,全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均突破10万元。红枫景观大道等32.4公里农村公路实现改造升级,35个省级美丽村庄完成规划编制,10个美丽宜居村、30条美丽示范街、1055个美丽庭院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