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人才供需问题浅析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人才供需问题浅析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人才供需问题浅析
一、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继农业部出台《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之后,休闲农业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据国家权威数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已从2012年的7.2亿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32亿人次,营业收入达8500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万,受益农户800多万,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实现途径和生动写照。2020年受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休闲农业几乎处于停业状态,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下半年全国休闲农业迅速回暖,各类经营主体复业率已超95%。这表明,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方式,我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持续增长点,发展呈现“井喷”之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虽然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富裕农民、改造传统农业、传承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愉悦城乡居民、推动城乡一体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经营主体融资不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新型产品业态不足、知名品牌欠缺、从业人员素养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休闲农业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与人才培养不足问题也逐渐显现。针对休闲农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的现状,对具有相关知识背景,且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管理和创新能力的休闲农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成为一种趋势。
二、休闲农业人才供需问题分析
为适应迅速发展的休闲农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休闲农业人才培养的力度。目前,上海、北京、河北、福建、海南、浙江、湖南、四川等相继开设了休闲农业高等教育专业,甚至有的地方专门开设了休闲农业方向的新型农民班,仍然没有解决好休闲农业人才供需矛盾,究其原因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休闲农业专业人才“不够用”
1.结构性短缺(1)休闲农业高层次的管理类人才短缺,由于懂休闲农业管理人才有限,往往是一人多岗、一人承担多种职责。(2)休闲农业专业技能人才短缺,目前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休闲农园区活动策划、休闲农业产品文化创新人才、休闲农业园区市场营销等方面人才严重不足。(3)目前休闲农业人才更多是跨行引进来,并非真正懂休闲农业,使得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意识较为薄弱。2.行业性短缺(1)休闲农业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及工作性质、工作之余的便利性等问题对于院校的95后群体吸引力不够。(2)休闲农业人才流动率较高,调研部分院校休闲农业专业近五年有休闲农业实习或从业经历的学生,真正坚持下来的很少,选择留下了能坚持半年的还会转行。(3)究其原因既有择业者自身的因素,如个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与现实不匹配,难以胜任园区内工作内容的繁杂。休闲农业企业本身也有一定的问题,如给予员工的关爱不够、职业前景和薪酬制度模糊等。
(二)休闲农业专业人才“不适用”
1.休闲农业人才需求新变化(1)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客源市场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休闲农业企业对人才需求也有了改变。(2)休闲农业经营更注重的是游客的体验,因此休闲园区规划、休闲农产品开发、文创设计、园区体验活动设计、园区新媒体营销类等具备深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园区急需招聘的对象。2.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传统(1)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校企联动不够深入,当前,休闲农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仍然是传统的培养模式。(2)休闲农业企业缺少的不再是传统的简单的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娱乐服务等基础岗位人员,而院校提供的大多仍局限于基本服务技能和语言沟通能力的基层服务人员。(3)校企融合度不够也是影响人才供需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休闲农业专业人才“不被用”
1.政府重视度不够(1)缺乏国家政策引导,学农不从事农业的现象一直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涉农类院校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一般与大环境密不可分,休闲农业专业学生同样存在一样的问题。(2)农业类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有待解决。2.教育机制不完善(1)权威的政策制度对休闲农业的人才培养非常关键,休闲农业行业的发展和院校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协调。无论从国外休闲农业经营成功的范例来看,还是从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澳大利的休闲农业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方式来看,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与政府政策密不可分。(2)企业人才储备机制问题,如何在人才储备和人才提升从“不被用”到“能用”转变。虽然高星级酒店转岗的管理人员、或园林规划类的人员的服务意识、园区规划技能符合休闲农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能及时缓解休闲农业人才的需求,但从休闲农业长远发展战略来看,专业的休闲农业人才才是解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