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问题——缺乏人才
乡村旅游规划问题——缺乏人才
乡村旅游规划问题——缺乏人才
很多乡村旅游景区为减少管理成本,就在本地随便招了几个人对景区进行管理和运营,有的甚至就是几个村管干部在管理,有的可能还会在村里找几个低保户作为临时管理员,为他们解决工作问题。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旅游管理是非常专业的学科,就必须要专业人士来负责。
地方抓旅游,往往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却忽视软环境的治理。比如宰客、服务差,这些在大景区的通病,也在本应淳朴的乡村旅游中出现,这就大煞风景了,也失去了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
怎么培养人才?
打造乡村优秀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要厘清差异化乡村发展需求。各地乡村情况不尽相同,发展需求也各有侧重,经济基础、地理环境、文化特色、人口结构等差异决定了不同乡村发展的基础、目标、路径不同。要因地制宜,从乡村的实际环境和基础条件出发,从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首要需求出发,关注所需人才类型的差异化。如旅游产业成熟度较好的乡村更需要产业领军人才、创新人才,要关注打造有亮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旅游基础相对较弱的地区则需要练好内功,重点培养村民通过文化和旅游致富的理念和意识,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掌握必备的服务技能。
打造乡村优秀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要落地精准化吸引人才政策。要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各地政府加强对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的重视,调动文化和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制定落实精准化吸引人才政策,发挥好人才动能,把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到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中。政策扶持重点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的匹配度。发展乡村文化和旅游除了需要经营规划类人才,还需要农业、建筑、艺术、手工、民俗等各个行业的当地传承人与创新者。只有帮助村民留乡致富,才是真的振兴乡村。二是政策的匹配度。人才政策应当关注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既要招引集聚人才,也要服务好人才成长和创新,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事业中能够发光发热,从而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乡村优秀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要形成特色化人才使用与培育路径。要坚持“内培”和“外引”两手抓。“内培”就是培育本土人才。要从文化和旅游专业性角度,普及文化和旅游产业知识,加强对乡村文化和旅游从业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的培养,提高村民的综合从业素质。要挖掘更加熟悉当地情况、更具乡土情感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本土人才,鼓励村民各施所能参与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形成在乡村内部人才带头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头雁效应”。“外引”就是从乡村外部招引人才。常言道“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乡村可利用区位、环境优势,与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和机构等合作,引进专家规划、开发旅游项目,为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打造乡村优秀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要创新可持续化留人激励机制。这不是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要保障乡村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下工夫。硬件方面,要持续优化、美化乡村环境,加强乡村医疗、教育、康养、娱乐、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软件方面,地方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才成长,让每位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可以通过政策、税收、土地、激励等优惠举措带动人才回流,吸引本土产业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回乡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