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志雄:坚定践行群众路线竭诚服务青年需求
公文搜 2021-07-09 14:13:38 青团
坚定践行群众路线 竭诚服务青年需求 ——池志雄同志在广东共青团“两学一做”各位团干、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本次学习培训班,一方面
坚定践行群众路线 竭诚服务青年需求
——池志雄同志在广东共青团“两学一做”
各位团干、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本次学习培训班,一方面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研
究部署我省共青团深化改革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广东共青团系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
于“两学一做”部署的推进会议。同时,还是贯彻团中央关于网上共青团工作要求,推动
“青年之声”建设的工作推进会。这两天,我们先后邀请了团中央、省纪委、省委党校的
领导专家为大家授课,就团省委当前重点工作与大家做了部署安排。刚才,六位来自区
县的团委负责同志也和大家分享交流了各自特色工作的情况。总的来说,这次的培训内
容充实,值得大家深入学习、研究和借鉴。
今年以来,围绕共青团的改革发展,我先后与同志们作过两次比较系统的交流。第
一次是年初的团省委全会,我作了题为《以“三严三实“精神推动广东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
》的报告,重点围绕如何正确认识群团改革精神实质、如何清醒认识广东共青团目前面临
的突出问题、如何把握深化改革关键环节等三个方面做了阐述。第二次是在省委党的群
团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29日召开的团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我谈了共青
团改革的三个意识,介绍了团省委改革的总体思路。这两次交流均是共青团改革的全局
性思考,今天我重点围绕如何进一步彰显团的群众性,更好地服务青年方面,谈谈我的
思考体会,和大家交流共勉。
我主要谈四个方面:第一是正确认识群众性在共青团改革和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是各个时期党团高层对共青团突出青年群众性的要求,第三是增强共青团青年群
众性的路径,最后是关于新时期共青团服务青年的一些思考。
一、正确认识群众性在共青团改革和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我从四个维度来谈群众性对于共青团改革和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维度来看。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我们判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标准之一。历史唯物
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
革的决定力量。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特别强调:“正如同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
宗教一样,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孙中山先生的群众观点也
是伴随着民主革命的深入而发展。辛亥革命前,他认为历史的进程是由少数先知先觉的
先进人物决定的。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他转变了这一基本立场,认为“革命和建设非用群
力不可”,因而在国民党召开一大时,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最透彻和深刻的,也是贯彻、运用最彻底和
成熟的应该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和评价有很多经典言论,他曾
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
识。” 他还有几个经典的比喻:一是把人民群众比喻成铜墙铁壁。1934年1月,毛泽东在
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
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
二是把人民群众比喻为“眼睛”。1943年7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
言》中说:“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
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三是把群众比喻为“上帝”。194
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上发表的著名演讲《愚公移山》中特别提到:“中国共
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
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的呢?”;四是把人民群众
比喻为“土地”。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后的延安干部大会上作了《关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