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华李阿利:坚持政策科技“双轮驱动”持续有效降低农业成本
公文搜 2021-07-12 11:10:20 农业
坚持政策科技“双轮驱动” 持续有效降低农业成本孙艳华 李阿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坚持政策科技“双轮驱动” 持续有效降低农业成本孙艳华 李阿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中国为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重塑我国竞争优势的重大部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双循环”背景下,农业发展必须大力提升国内国际双重竞争优势,以积极应对国内国际风险挑战。而高成本是影响农业双重竞争优势的重要桎梏,应坚持通过政策和科技“双轮驱动”,持续有效降低农业成本、切实提升农业竞争力。正确理解农业“降成本”的重要意义与内涵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以及质量安全成本等不断攀升,我国农业生产总成本在国际比较中发生了逆转。比如2006年至2016年,我国玉米生产亩均生产总成本由411.8元/亩上升至1065.6元/亩,而美国仅从537.5元/亩上升至700.9元/亩。当前,与大田作物主要出口国相比,我国农业已基本丧失成本优势。据《2014—2018年农产品批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显示,中国进口农产品完税后的价格比国内农产品低30%-40%,这一数据凸显了我国农产品高成本问题。鉴于此,“降成本”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降成本”不仅包含绝对意义上成本支出的减少,也包含相对意义上成本比重的降低,还包括对高成本的有效抑制。降低我国农业成本,应采取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要求、彰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多维举措,避免直接降低生产者工资、侵犯劳动者权益、降低环境标准和资源使用率等低级别思维和做法。强化政策引领,推动农业“降成本”规范土地流转秩序和价格,降低土地流转成本。近年来,随着我国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土地成本上升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平均生产成本中, 土地成本增速已超过人工成本增速,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总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导致农业生产经营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11月2日,对新时期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成本。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降低土壤细碎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鼓励和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强强联合、做大做优,生产适应湖南丘陵地形、适应家庭农场的小型农机产品,研发符合湖南农业重点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的加工机械装备;支持农机企业在自主研发基础上加大“走出去”步伐,推进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拖拉机整体制造体系升级,破解高端农机市场供给不足问题。整合各种涉农资源,降低生产资料成本。我国人均耕地少、质量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及欧洲同类土壤的一半,导致我国以高投入高产出方式用占世界8%的土地养活世界33%的人口。湖南“地少质低”问题更为突出,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大力扶持农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其规模化水平和品牌竞争力,推动降低我省农资生产成本。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降低农业融资成本。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和互换试点,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向镇、村延伸;因地制宜采取多种“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价值评估方法,进一步增加商标权和其他无形资产质押受理点,降低农村“两权”抵押和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机构与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相互协作和融合,为农业生产营造良好金融环境,激发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与保护生产者利益并重,持续创新农业经营制度,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健全市场调节机制,探索建立大宗主要农产品价格与保险、成本、补贴及国际市场价格联动的国内农产品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促进农业“降成本”强化协同创新,培育高产优质农产品。加强校企、校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