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党口部门 > 纪委

纪委

县镇干部“走读”问题调查与思考

公文搜 2021-07-09 11:15:11 纪委
县镇干部“走读”问题调查与思考    县镇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处在促进发展的最前沿,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县镇干部直接面对广大群众,与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多,他们的
县镇干部“走读”问题调查与思考       县镇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处在促进发展的最前沿,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县镇干部直 接面对广大群众,与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多,他们的素质体现着党执政的能力,他们 的作风影响着党执政的成效。县镇干部“走读”一直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如不正 确认识并研究解决,事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的形象和基层政权巩固。在党的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边学边改、立查立改”的要求,最近,我们遵照市委领 导的指示,对县镇干部“走读”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摸清了现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 对策。   一、值得关注的干部“走读”现象   干部“走读”只是一个形象比喻,其“走读”本身缺乏严格的标准定义,只是泛泛地指 那些在县镇基层工作,而住在市城区的干部。到底家和工作地多远以上才算“走读”,在 当前交通发达的条件下,这个“走读”是用时间计量,还是用距离计量,没有统一的规定 。我们暂且将那些在基层工作,住在城镇的干部统称为“走读”干部。据调查了解,“走读 ”的县镇干部大体分三类:一是轮子干部。白天工作在县镇,晚上回到城里住宿,很多时 间耗在路上。全市X个县区,镇办领导中在X市区或县城区有房子的比例最低的X,最高的 X。二是候鸟干部。干部像候鸟一样,总往城里跑,白天能见人,晚上见人难,遇事打电 话,急事才回来。三是影子干部。周末安排少数人员值班,工作搞遥控,往往有事才来 。干部“走读”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县镇干部精神不振、纪律不严、作风飘浮等 问题。   二、不可小觑的“走读”影响   “来得晚、走得早,心想家、两头跑,要办事、见人难”这是一些群众对“走读”干部 的形象比喻。“走读”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视。   一是助长“四风”滋生。部分“走读”干部,容易对自己放松要求,上下班经常出现迟 到早退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对机关的相关规定不以为然,对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干 部在城里买房,就会想法设法利用手中权力搞关系,安排自己的配偶、子女到城区工作 和读书。“走读”也容易形成攀比风,看谁的买的楼盘好、谁的车子好、孩子上的学校好 、家人城里安排的工作好等等。   二是制约工作成效。“走读”容易滋生干部的临时观念,表现工作上会出现短期行为 ,要么急功近利地出经验、出成果,搞“形象工程”,追求近期效应;要么浮在面上,不 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抓工作落实浅尝辄止,处理问题不彻底不全面,给后继工作留下隐 患,时间一长,不仅干部的能力素质得不到提高,还带坏了工作作风,实际的工作效果 差。   三是疏远干群关系。“走读”一方面让很多干部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走”上,难以主 动深入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排群众之所难”。另一方面“走读”让上 门办事的群众难见到人,容易产生距离感、等级感,久而久之,会与群众距离越来越远 ,联系越来越少,感情越来越淡。   四是加重开支负担。干部“走读”现象的存在,无论对公还是对个人而言,带来最直 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交通费和电话费的支出增大。目前,我市镇办工作经费普遍为每 月2—X万元,维持日常办公仍捉襟见肘,交通费用的增加更加剧了这种紧张局面。   五是影响家庭生活。“走读”干部中两地分居者居多,据统计,全市县镇干部中配偶 不在工作地的比例平均高达90以上。很多“走读”干部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容易制造夫妻 矛盾,影响干部的家庭稳定。   三、错综复杂的“走读”原因   经调研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干部“走读”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就客观方面而言,主 要原因有:   1.现行干部人事制度的必然结果。其一,公务员“凡进必考”,考上公务员的大多是 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在工作地结婚生子,沉淀下来;一部分 把公务员作为跳板,到基层后或考研,或再参加省考、国考,或想办法调回原籍、或调 进大城市。其二,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 部交流制度”和“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对交流、任职回避的情形做了明确规 定。在实际执行中,交流制度存在批次频繁的问题。根据我们对现任县区党政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