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做好稳定粮食生产工作要点_A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2021年做好稳定粮食生产工作要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2021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x万亩以上,全市粮食总产量x万吨以上,保障粮食安全。按照《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21〕x号)精神,现将稳定粮食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重点工作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实现“三个不减”。要积极扩大粮食复种和轮作倒茬面积,努力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确保今年冬小麦面积稳定在125万亩以上,玉米面积稳定在95万亩以上,马铃薯面积达到110万亩左右,小杂粮面积稳定在23万亩左右。夏粮总产达到35万吨左右,秋粮总产达到50.5万吨以上。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情况“回头看”,对粮食种植面积大但划定面积少的进行补划,对耕地性质发生改变、不符合划定标准的予以剔除并及时补划。制定保护制度,健全资产管护机制,开展卫星遥感监测,防止粮食生产功能区粮田“非粮化”。
(二)加强撂荒地综合整治。各县区要严格按照《甘肃省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方案,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对撂荒地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建立电子信息台账,做到可查询、可定位,将具备条件的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采取强有力措施,靠实乡镇和村级组织土地监管的主体责任,杜绝全年性撂荒,减少季节性撂荒。引导长期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动力的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指导流转双方将防止耕地撂荒要求纳入流转合同内容。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强化耕地监督管理,对撂荒地一律不予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连续撂荒2年以上的承包耕地,由村组集体责令承包方及时复耕或引导流转复耕;对既不自己复耕,又不愿流转复耕的承包农户,由村组集体收回重新发包。
(三)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在保护耕地数量的同时,重视保护耕地质量,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在土层较厚、地势平缓地区,采取整乡、整县推进方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要全面完成2020年度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57.26万亩灾毁农田修复任务。采取农户对换、土地流转等有效方式,实现小块变大块,提高耕种收机械化率。推广以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为主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在土壤贫瘠引起土壤干旱的瘠薄培肥型地区,要通过深耕深翻,加厚耕作层,秸秆覆盖还田,种植绿肥,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耕层的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提高耕地地力,提升产出能力,认真落实好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确保项目资金不被整合,做好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按时发布耕地质量评价报告。
(四)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各县区要扎实做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积极争取制种基地工程项目,加大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作物制种基地建设,建立玉米、小麦、马铃薯制种基地1.3万亩、小杂粮种子基地0.1万亩。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市内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要以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等作物为良种攻关重点,构建种业自主创新体系,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粮饲兼用、机收籽粒玉米和优质加工型马铃薯等育种关键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强化制种基地及种子市场监管,做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坚决打击品种侵权、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进一步优化制种基地及种业市场环境。
(五)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各县区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全面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将粮食耕种收机械全部纳入补贴范围,提高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械补贴标准,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39%以上。加大山地农机引进、示范、推广力度,研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智能机械。以提高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建立一批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加大代耕、代种、托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托管半托管”等农机化生产和服务模式,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效益。
(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围绕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总结好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示范带动能力。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2021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86万亩以上,争取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利用率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保持化肥用量负增长态势。巩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果,通过全面宣传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辐射带动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普及。继续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进一步提高农药施用效率和利用率,力争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积极创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探索和集成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力争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七)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受中等强度“拉尼娜”气候事件影响,旱涝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马铃薯晚疫病、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预期多发重发。各县区要及早谋划和安排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强化防控措施,压实责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应对有方、应对有效,力争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减灾技术,努力实现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转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强化保险补贴支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创新,设计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产品,做到三大主粮作物保险全覆盖,降低粮食生产风险。
(八)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各县区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展现代粮食加工业,健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促进粮食综合效益提升。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县级政府搭建粮食贸易合作平台,支持粮食市场主体开展粮食生产、粮食储存、粮食加工和粮油国际贸易合作。开展节约粮食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各地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将粮食生产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层层分解任务,靠实责任,市粮食考核领导小组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切实防止和克服松懈情绪,以务实的态度坚决落实各项措施,以强烈的责任感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等粮食生产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落实粮食生产工作调研督导制度,对成绩突出的县区,在安排相关项目资金和粮食专项扶持措施时予以倾斜支持。完不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县区,要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报告,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和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