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以郴州市临武县为蓝本
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提出后,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临武实际的“两山论”道路便成为临武县委、县政府探索攻坚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旅游性消费正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日益发展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力马车。旅游业正经历着从“服从大局”到“服务大局”再到“构建大局”的定位转变。临武县顺应新形势,立足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优势,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形成了一条临武特色的“两山论”实践道路。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临武县文化旅游景点并与负责人座谈,向县人大、文旅局等有关部门请教学习,以及现场采访游客等方式,分析临武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问题,探寻有益破解路径,以期对推动县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所裨益。
01
临武县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临武隶属湖南省郴州市,地处南岭山脉,位居楚尾粤头,系湘江、珠江两江之源,县域总面积1383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5个农林场所、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工业园区,209个建制村(社区),总人口40万。近年来,临武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县六大百亿产业的龙头产业来发展,在全市的旅游产业综合考核评比中连续三年荣获郴州市同类县第一名。2019年旅游接待总人次数为497.98万人次,同比增长16.4%,综合旅游收入为46.5亿元,同比增长21.59%,并先后入选“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和“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19年临武县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典型受到省政府表彰。
(一)规划先行,推动全域布局
按照“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思路,将县域范围作为旅游景区全域谋划,出台《临武县特色旅游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千年古县·龙源临武”文化旅游品牌、“龙腾盛世·玉见临武”旅游营销主题和“一城两翼三线多点”旅游发展格局。“一城”,即县城;“两翼”,即东山(通天山旅游景区)、西山(西瑶绿谷国家森林公园);“三线”,即武水河沿河风光带(县城至汾市镇)、湘粤秦汉古道(县城至广东连州)、龙文化观光线路(以石门龙洞的“石龙”为印象,结合临武丰富的“龙文化”元素,计划建设龙文化博物馆、中华龙坛、中国龙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夏龙文化微电影小镇等景观,打造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多点”,即滴水源、龙文化园、紫薇天下、卧龙谷、黄龙山植物园、石林百花园等一批新旅游景点。
(二)精品打造,推动全景覆盖
依托核心资源、优质资源,全力打造特色景点、精品景区。在武水河沿线,重点打造紫薇天下、龙归坪生态庄园、卧龙田园综合体等生态旅游精品;在秦汉古道沿线,重点打造戍卒文化、盐铁文化、南迁文化、科举文化等主题文化公园;在岳临高速沿线,重点打造通天山、西瑶绿谷、临武龙宫、龙文化微电影小镇等重点特色景区。同时大力建设旅游公路,将各景区景点融合串联,县内县外交通联通,全面拓宽旅游空间。
(三)节会造势,推动品牌提升
节会搭台、产业唱戏。自2017年以来,先后举办2017年郴州市(秋季)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2018年临武县春节文化旅游节、湖南·临武首届宝玉石文化节等节会活动、2019年湖南秋季旅游节,被新华网、人民网、湖南卫视等中省市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全县13个乡镇自主举办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节,打造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乡村旅游季”节庆品牌。在节会举办过程中,精心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洽谈会,逐步形成“旅游+招商”发展新态势。邀请著名歌手刘一祯创作《通天美景等你来》《紫薇花开》等歌曲,与央视微电影美丽中国频道合作为临武量身定制两部微电影作品《石来运转》《龙飞凤舞》,全面展示了临武旅游文化独特内涵和魅力。
(四)产业带动,推动全业融合
围绕全域旅游“全时空、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特征,加快实施“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行动计划,不断增加旅游产品新供给。做精“旅游+农业”文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变果园为公园、变村庄为景区、变农产品为商品。做实“旅游+扶贫”文章。着力打造花塘石门、西瑶桃源坪等一批旅游促脱贫示范村,让贫困群众享受到旅游产业发展的“红利”。做深“旅游+文化”文章。深入挖掘舜文化、龙文化、玉文化、戏曲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在龙文化上,重点打造中国(临武)龙文化园、龙须草席等品牌。在秦汉古道、探花公园和县城之间投资15亿元建设华夏微影(临武)龙文化微电影小镇,打造国家特色文化小镇、国家文化创新基地。在舜文化上,深入挖掘舜帝南巡临武故事,重点打造舜峰寨公园、“舜”字号等品牌。在玉文化上,重点打造宝玉石特色小镇、省级珠宝玉石检验检测中心等品牌,以一年一度的中国(湖南)矿博会在临武设立分会场为契机,大力宣传推介临武宝玉石文化。做细“旅游+工业”文章。充分利用临武“玉石之乡”“小有色金属之乡”“风电之乡”等美誉,精心做好工矿旅游文章,加快打造龙道矿山公园、有色金属科普文化馆、古冶炼文化园、新能源体验馆等景点。同时坚持把工业园区当作景区来规划,把入园企业当作景点来打造,规划建设碳酸钙产业园、舜源野生茶加工园、舜华鸭业体验馆、工业科普观光园等景点。
(五)市场运作,推动全民参与
大力培育引进市场主体,广东旅游控股集团、广东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湖南红火箭公司、东莞揭商集团、郴建集团、生源集团、青海西部矿业等一批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先后落户临武。2019年实施的69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中,市场主体投资比重超过了80%。通过有效引导,临武过去的“矿老板”,纷纷转型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一股新的潮流。文旅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每一位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获得了广大群众和各界朋友对临武的交口称赞和广泛宣传。人人争当旅游使者、人人争创旅游形象,临武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02
临武县文旅融合发展客观困境
临武县发展旅游业起步晚,近些年虽取得可喜成绩,但仍存在较大客观差距,现代化旅游经济尚未形成,有景观、有故事、有人物、有历史的旅游局面尚未定格,全域旅游尚不成熟。
(一)“旅游强县”意识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本土旅游意识不强。临武县经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有色金属和煤炭业,社会主流意识认为旅游就是“走出临武”,缺乏发展本地旅游的意识。二是工作思路脱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因人事变动导致运作不稳定,发展思路没有保持连贯性。三是硬件设施滞后。缺少接待大规模旅游团体的星级宾馆、旅行社、农家乐休闲山庄等,难以组织大型团旅游观光。通往景区主干道已改善,但一些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状况仍然较差,“断头路”还客观存在,大循环交通格局还未形成。
(二)规划修编缺乏格局,旅游资源整合不足
临武旅游景点虽多,但规模小且分散,缺乏“拳头”资源及旅游精品,又因文化底蕴挖掘粗浅,相关部门在规划修编时底气不足,缺乏包括发展目标、主题定位、战略布局、规划设计和实施步骤在内的科学规划。在资源利用上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和无序开发现象。如同处西山境内的两个乡镇缺乏“大西山”整体开发意识,西瑶乡绿谷开发一块,双溪乡滴水岩开发一块,岚桥镇、武源乡部分可开发旅游景点未纳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