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浙江省、贵州省等地学习考察的报告
关于赴浙江省、贵州省等地学习考察的报告
来源:州美丽湘西办
为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深入推进我州美丽湘西建设,7月25日至8月1日,州委副秘书长、州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州美丽湘西办主任祝期祥率队,8县市和湘西经开区美丽湘西办主任、州美丽湘西办相关工作人员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湖州市安吉县,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湄潭县就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学习考察。考察组一行通过实地察看、阅读资料、观看视频、与地方工作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三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7月31日晚,考察组一行就学习考察体会和下步美丽湘西建设工作进行座谈,通过学习考察,达到了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长见识、学习经验、促进工作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浙江省杭州、湖州两市均按浙江省统一部署从2003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历时10余年,经历了村庄整治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主要任务是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二阶段:从2008年至2010年,在第一轮整治的基础上,将整治范围不断扩大,力争区域范围内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较好的整治,并提出了“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五大重点整治目标。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2015年,围绕“四美三宜两园”(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总体要求,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开始,浙江省提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两市全面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新的进程。贵州省遵义市于2001年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农村基层文明创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广大农村逐步呈现出环境生态化、产业特色化、村庄景区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可供西部地区及至全国借鉴的农村发展之路。截止目前,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已覆盖全市226个乡镇1700多个村,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民人口的90%以上。2013年起,贵州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紧紧围绕“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广泛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全省各地创建活动再掀新的高潮。
此次考察的三市美丽乡村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各考察点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同时它们又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城乡处处美如画。走进各考察点,映入眼帘是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卷”,山峦秀美,溪河潺潺,一间间整齐统一、富有地方特色的农舍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农田象庄园,村庄象花园,从大景观的整体塑造,到道路庭院的细节布置,处处精致、协调、美观,村在林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移步即景,步步皆景,让人感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二)文化元素显特色。各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都注重挖掘地方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大到村庄建筑的规划布局,小到各类标志标牌的设计制作都充分展示了当地特有的文化色彩,乡村图书馆、博物馆、展览室记载着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古桥、古渡、古井、古宅、牌坊、祠堂处处彰显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乡风文明村洁净。考察中,无论是沿途路过,还是实地走入,考察点可视范围内都没有垃圾乱扔、污水乱流现象,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大小村庄洁净如洗,关于爱国爱家、勤俭自强、崇文尚礼、敬老尊贤的村规家训在村中随处可见,处处一派和谐文明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