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邯郸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邯郸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回顾2022年工作
我们锚定目标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走过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邯郸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一年来,我们致力发展、稳定增长,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沉着应对跌宕起伏的疫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配套制定市“1+20”政策体系及接续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扩内需、畅循环、惠主体、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346.3亿元、居全省第4位,增长4.2%、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5.2亿元,总量时隔10年重回全省第3位,增长13.1%、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居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居全省第4位,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3.2%、居全省第3位,进出口总值增长21.2%、居全省第2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居全省第5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实现“保五争三”、高于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坚持“四调度、三推介、两观摩”机制,突出“实、考、保、包、促、评”,开展项目建设年、重点项目提质提效行动,实施建设项目3902个,突出抓好620个省市重点项目,经济技术开发区美的智能厨电产业园一期、冀南新区运达股份可再生能源零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广平县北奔重汽新能源重卡等项目竣工投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广平县大运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武安市格力钛储能电池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速落地,涉县茅岭底水库开工建设,107国道绕城项目建成通车。
一年来,我们全力治污、靶向施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化污染防治。坚持绝对减排、精准管控、严格执法,加压奋进强攻坚,付出百倍辛苦努力,成功巩固了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邯钢老区主要设备全部关停、新区一期工程正式投产,邯电退城搬迁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对4140家工业企业“一企一策”管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削减煤炭消费63万吨。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0,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倒排第15位,优良天数233天,重污染天数减少到13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蓝天白云。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15座,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100%。提速生态修复。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成效明显,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基本建成绿色生态带,成为我市的一张靓丽新名片。涉县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挂牌,永年洼再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全市压减地下水1.34亿立方米,基本实现采补平衡,97万城乡居民饮用水源切换为南水北调水。加大绿美邯郸建设力度,完成营造林81.2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复兴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邱县、魏县、馆陶县、峰峰矿区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推进低碳发展。在重点行业开展环保绩效创A,20家企业“升A晋B”。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10家火电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
一年来,我们加力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承接的120项省改革任务和32项自主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市属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高效组建市水务集团。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居全国第24位、跃升103位。强力推进企业上市,成安县恒工装备、肥乡区派瑞特气2家企业报中国证监会申请注册,永年区金力新能源报上交所科创板审核。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中车北京重工整体搬迁至魏县,永年区永洋赛迪冶金备件、峰峰矿区中冶南方锂电池负极材料等11个京津产业转移项目落地实施。开展“助企远航”行动,新增出口实绩企业115家、总数达589家。预计全市开发区营业收入完成1.3万亿元、增长30%。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受益企业619家、增长3.2倍,扣除额20亿元、翻了一番。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99家、高新技术企业139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家,研发平台实现县域和重点产业全覆盖,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总量均为全省第一。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多措并举为企业纾困解难,累计退减缓免税费120.4亿元、增长12.1%,惠及企业25万户、增长13.4%。新增贷款997.3亿元、增长19.4%。新设市场主体12.4万户,总量达97.4万户、全省第二。9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均为全省第一。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市位列全国第60位、全省第3位。
一年来,我们强力统筹、建管并重,城乡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城市面貌加速蝶变。“四城同建”加快实施,东部东湖新城新闻传媒中心建成投用,东湖大桥正式通车,五得利大厦等项目竣工,华润万象汇主体完工,城发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南部滏阳新城邯郸综合体育馆建成投用,北部产业新城邯郸七彩文化城、西部生态新城水系连通等项目加速推进,城市布局更加完善,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深化城市更新,“三拆四治五提升”成效明显,全市72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10个城中村安置房建成交付,D级危房、经营性自建房有效整治,改造供水、供热、供气老旧管网426.8公里,既有管道燃气用户安全保护装置在全省率先完成加装,主城区打通20条断头路,完成19条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复牌。高速西明渠北延应急开挖、机场路一期地下管网补建工程完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顽疾。加快县城建设,实施城建项目433个,完成投资286亿元,省级“洁净城市”、四星级以上公园实现全覆盖。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108.6亿斤,总量全省第一。我们用不到全省1/10的耕地,产出了超过全省1/7的粮食。成安县众人信、磁县禾下土入选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改造户厕7.7万座,问题厕所动态清零,新建省级美丽乡村260个,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市没有发生返贫致贫现象。
一年来,我们竭力惠民、办好实事,人民群众福祉持续增进。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主城区公有泊位免费停车、小学幼儿园学生及护送家长免费乘公交、小学生“躺式午休”等惠民举措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2%。防控疫情科学精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策略,工作重心从防感染全面转到保健康、防重症,健全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保障防疫药品流通供应,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不断提高疫苗接种率,有效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新增就业11.77万人,援企稳岗惠及117.85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6.6%,在全省率先实行国谈药品门诊单独支付。启动实施182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扩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11.89万个,完成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压减目标。主城区83所小学提供午餐服务,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等9家公立医院建设项目竣工投用,新增医疗床位2200张。12个城市主题公园、152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我市运动健儿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摘金夺银,奖牌总数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非法集资陈案、信访积案加快化解,刑事发案量下降26.2%,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6.1%。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邮政通信、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气象地震、援藏援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