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2023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管理员 2023-03-06 00:34:37 政府报告
2023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工作回顾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

 

2023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高效处置“0131”“0305”“0704”等本土疫情,是全省发生病例最少的地市之一。着力加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救治能力建设,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核酸采检、流调溯源、疫苗接种、医疗救治等防控能力持续提升,推动疫情防控顺利进入新阶段。积极服务全省疫情防控大局,我市33批2416人次医务人员支援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疫情防控工作,承接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12458名重点人员医学隔离管理任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兄弟市的高度赞扬。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133条、接续措施73条,克服疫情冲击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及53年来最强“龙舟水”袭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4.57亿元、增长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363.51亿元、增长2.4%、增速在粤东西北地市排名第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67亿元、增长4.9%,实际利用外资11.38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01亿元、下降2.5%,外贸进出口总额243.8亿元。

——安全底线织密固牢。面对53年来最强“龙舟水”袭击,提前转移群众10.97万人次、占全省四分之一,没有因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因灾损失远小于2019年和1964年“龙舟水”同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我市果断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的做法成为省推广的三大成功避险经典案例之一。森林防灭火工作扎实,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68.42%、受害率下降84.05%。狠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治理隐患路口路段94处,清理八类重点隐患车辆2146辆。完成县区信访机构单独设置。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8.3%,妥善处置房地产、劳资等领域矛盾纠纷,是全省刑事治安警情数最少的地市之一,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筑平台、引项目,“五大产业”发展壮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产业园区扩容提质。投入37.8亿元,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完成“三通一平”5.44平方公里,扩园6.17平方公里,建成一批“七个一”工程。纵深推进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盘活存量用地5043亩,用地更规范、更高效,获省奖励用地指标4000亩。河源国家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级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园,水经济产业孵化基地建成,与深圳南山共建产业园一期投入使用、14家深圳企业入驻,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动工建设,跨江融合发展总体产业规划及空间融合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首期开发建设稳步推进。连平与深圳南山共建产业园一、二期建成使用,东源产业转移园完成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谋划承接省内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深入开展重点企业服务活动,召开7场县区企业家座谈会,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新增减税降费8.34亿元,办理缓税缓费7.75亿元,兑现工业企业奖补资金1.19亿元。推动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紧密对接,向企业授信20亿元,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3家,推动102家企业完成技改投资40亿元。完善建筑业企业奖励政策措施,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绿色工业量质齐升。水经济及食品饮料产业实现总产值48.21亿元,今麦郎饮品建成投产,签约引进华润怡宝等8个项目、总投资62.08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531.51亿元、增长7.6%,雅达电子首发上市获北交所会审通过并取得证监会注册批复、继我市农业企业成功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后工业企业上市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卓翼科技一期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达产达效,西可通信、美晨通讯等项目增资扩产3.5亿元,航嘉工业园三期、时进科技等项目加快建设,签约引进京泉华、禾望电气、景旺电子三期等58个项目、总投资307.3亿元。先进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49亿元,晟源永磁等项目建成投产,铂科新材等项目加快建设,签约引进特区建工、航美新材料、快裕达新材料等37个项目、总投资82.89亿元。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总量达19个、排名全省第4。新增和平、连平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2个,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新增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圳品”2个。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全省首届油茶产业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油茶产业产值达26.8亿元。推动成立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关联企业40家,预制菜产业产值达4.5亿元。率先在全省成立新农人协会,推动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购销渠道。紫金县获评“中国蝉茶之乡”,东源仙湖茶成为全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56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85亿元,引进文旅项目24个、总投资35亿元。创成3A级旅游景区3个,创成1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增3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万绿湖风景区加快创建国家5A级景区。紫金县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东源县创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

(二)补短板、抓治理,生态优势巩固提升。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一轮27项整改任务完成销号、第二轮17项整改任务扎实推进,全力守护青山绿水。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持续推进新丰江水库及其主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清漂”“清四乱”、清理河道5829.88公里,整治问题入河排污口71个,完成河湖水生态调查评估,新丰江水库、东江干流监测断面水质分别保持Ⅰ类、Ⅱ类标准,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10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1。森林覆盖率保持全省前列。深入推进绿美河源行动,森林覆盖率达73.18%、排名全省第3。完成高质量水源林改造9.17万亩、新造林抚育14.98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松林1.47万亩,采伐桉树林12.6万亩,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业面积116.99万亩、压减发生面积6.28万亩,林分结构不断优化。创建绿色矿山32个,其中国家级4个。连平陂头省级地质公园基本完成复绿。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强化“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措施,深度治理工业炉窑企业32家、省重点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12家,公交车电动化率达96.6%,6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均值稳定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2%、排名全省前列。全市首艘新能源船舶下水试航。土壤与地下水保持稳定。调查评审22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推动“净土入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90%以上。新增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能力850吨/天。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二期建成投入试运行,县级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利用处置率达99%。国考地下水点位水质达标。

(三)夯基础、优环境,“融湾”“融深”步伐加快。大力实施“融湾”“融深”行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梅龙高铁建设顺利推进,赣深高铁沿线4个综合交通枢纽设施进一步完善。粤赣高速公路顺天互通立交建成通车,龙寻高速公路完成总进度60%,长深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全面动工建设。G236线龙川县龙江大桥工程等5个国省道新改建项目建成,15个国省道新改建项目、5个路面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河紫高速公路、东江航道扩能升级、源城港区码头、江东新区古竹码头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压缩到1个环节、时间压减到1个工作日,实现与珠三角地市同步。数字政府加快建设,14400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3335个事项实现“免证办”,76个事项列入“一件事一次办”清单,700个事项列入“四免”清单。300个事项实现“省内通办、跨省通办”,342个事项实现“市内通办”,基本实现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上一个网、办两地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群众问题761宗。“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镇村全覆盖,158项基层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自助办”。进出口通关效率居粤东西北地市前列。持续推动市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下沉,分别赋权河源国家高新区204项、江东新区174项。源城区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全省县(区)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创建,建成河源国家高新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个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完成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登记37笔、增长117.65%,质押金额7.77亿元、增长167.93%;推动1家企业首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改革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出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及重点任务分工、行动方案,首席数据官制度省级试点工作有力推进,深圳证券交易所河源服务基地落地。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国企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点状供地“1+N”审批模式、7个试点项目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R&D经费投入增长94.9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存量达348家,在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72家。成立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联合实验室,灯塔实验室加快建设,新建市级重点实验室12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00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