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报告
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报告
0.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在我国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是我国历史的基本组成部分,农业发展决定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现代农业是以机械化、信息化为主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明显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一号文件提出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正式将发展现代农业提升至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的高度,在此之后发展现代农业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明确指出推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并要求加强农业与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合作。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农产品电商作为联结城乡的物资流通纽带,其发展质量和效率,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民增收就业和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较差,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资金支持,导致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所以本文对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更好地挖掘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延长农业外延中的作用,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1.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农产品销售额不断增加。依托“互联网+”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农村电子商务,利用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远程交易,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半径。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电商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新型营销模式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广阔的市场,让农产品可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进行流通,一方面,避免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以及销售渠道的不对称问题,提高农民的销售收益;另一方面,让城镇居民购买全国各地特色优质农产品,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据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7520.5亿元,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3.8%,同比增长3.8%。与此同时,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宣传推广,还能让更多的海外消费者通过平台购买国内的农产品,实现“土特产”变为“大生意”。2022年,在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依然达到了99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2013—2022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如图1所示。
1.2销售方式更加多样。传统的营销模式下农产品
主要是靠进货商收购或者自主零销,市场竞争力小,图12013—202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从农村到终端消费环节较多,流通成本过高,农户获得利润低,打击了农户的积极性。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电商市场经过不断开发,已经形成了多个梯队格局,包括顺丰优选、京东、阿里、本来、易果网、天天果园、1号店等多个优秀农产品电商。这些电商采用B2B、O2O、B2C等多个模式进行运营,使得农产品电商市场更加多元化。而这种多样化的运营方式,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出相应的销售方案,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和打造品牌,在助力农业品牌出海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