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三优化”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经验做法:“三优化”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经验做法:“三优化”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近年来,区坚持在党员教育上下功夫,通过优化内容、优化师资、优化形式,有力有效破解内容同质、师资薄弱、形式僵化等问题,切实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一、优化内容,变“供需脱节”为“供需对接”。针对培训内容“同质化”“一锅煮”问题,开展训前摸底调研,统筹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分门别类设计三类培训课程,提升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一是“理论课”凝心铸魂。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依托区、乡两级党校,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通过专题培训、知识讲座、研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党员提升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二是“专业课”强基固本。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组织乡镇(街道)和区直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等,围绕党建工作、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应急管理等内容,采取“现场教学+案例分析+问答交流”的方式,对党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2023年以来,共开展专业知识、乡村振兴等业务培训1800余人次。三是“廉政课”锤炼作风。结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采取典型案例教学、专题研讨、观看警示教育片的方式,教育引导党员自觉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二、优化师资,变“单线出力”为“多维发力。针对师资薄弱、结构单一问题,按照“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原则,用好三支师资队伍,切实满足不同类别党员教育需求。一是用好专职师资队伍。发挥好党校师资政治强、业务精、功底厚优势,将区委党校5名专职教师作为党员教育师资的主干力量,组织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党员需求,开展党员教育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综合调研等工作,为开展好党员教育提供智力支持。2023年以来,完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x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x精神标识》等专题教学课件开发;《党建引领“四安家园”建设助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获“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五届达标课”。二是用好兼职师资队伍。从全区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善于课堂讲授的领导干部、村干部、离退休干部等党员干部群体中挑选46名兼职教师,根据党员所需,结合兼职教师岗位职责和专业特长,设计“点单式”课程,由党员“点单”、兼职教师“接单”,开展专题讲座,切实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党员教育需求。三是用好专技师资队伍。邀请100余名种植业、养殖业等领域的“土专家”“田秀才”组成农村实用技术师资队伍,在充分征集党员群众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围绕科学种植、田间管理、防灾防虫、施肥技术等内容,将课堂搬到产业基地、“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传授实用技术,让党员教育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上来。2023年以来,共组织“土专家”“田秀才”开展培训20余次。
三、优化形式,变“刻板单一”为“生动鲜活”。针对课程形式单一、模式僵化问题,通过融入三种授课形式,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吸引力、感染力。一是融入云端课堂让党员教育有声有色。积极探索“云端”教学形式,以开展“学习身边榜样”“党课开讲啦”活动为契机,组织身边榜样、党员领导干部、乡土人才等讲党课、拍摄党课视频,并设置微信公众号专栏进行发布宣传。同时,充分利用贵州省党员干部网络学院、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线上平台,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务知识等内容,让党员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2023年以来,共开展“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活动300余次,拍摄《弘扬汞矿精神奏响振兴乐章》等党课视频17个。二是融入现场教学让党员教育可感可及。积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组织党员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镇三角岩研学基地等,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历史文物、聆听红色故事等方式,让其身临其境了解x从兴到衰、涅槃重生、转型崛起的发展历程,从中接受精神洗礼,汲取信仰力量,厚植家国情怀。2023年以来,共参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万人次,“红色x”研学基地1.4万人次。三是融入实践锻炼让党员教育见行见效。扎实推进“531”行动计划,组织党员总结培训所学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学用转化工作。结合推行“吹哨报到”治理机制和建立“党员先锋队”等,推动党员下沉一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所长,参与到基层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中,不断将学习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生动实践。2023年以来,共为群众办实事75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