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立医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公立医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公立医院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上面临共同的需求和共性的问题,研究其符合管理需要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对同类医疗机构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运营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公立医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1.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推动医改持续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科学合理的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到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等全过程中,以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的有机整合。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新医改的难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新医改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文件,不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由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卫生健康领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提到建立健全卫生健康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行业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可见,公立医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成必然趋势。
2.助推医院发展转型,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医院层面来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符合医院发展转型要求。运行压力逐渐加大,亟需补齐内部运营管理短板和弱项,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亟需围绕医院长期战略目标,借助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工具,合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实现公立医院的“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从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公立医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医院有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近年来,国家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规定越来越多,但时至今日,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指导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各省缺乏统一的操作指引,由此出现一系列问题:绩效目标填报内容各异,质量参差不齐;绩效运营监控主体不明确,侧重点不一;绩效评价指标单一,评
价结果欠科学合理,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医院外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缺乏统一规定,需进一步规范并制度化。
2.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性不足。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绩效理念未牢固树立,基础不扎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范围不全面,未涵盖所有资金预算和项目预算;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理念和方法并未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3.预算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现阶段,各地公立医院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设置千差万别,表现为不完整、不合理,具体而言:一是绩效目标设置不科学,多数医院仅设置项目绩效目标,未设置医院整体、部门绩效目标,即使设置了项目绩效目标,指标也较随意、单一,缺乏依据且多数难以量化。二是缺乏完善、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在指标设置上往往更重视经济性指标,忽视公益性指标,同时也未结合行业特点及医院实际情况分别设置项目、部门、医院整体绩效评价指标,难以科学评价投入产出效益,难以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