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烈火淬炼”锻造“高级工匠”
乡村振兴:“烈火淬炼”锻造“高级工匠”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为乡村振兴激活人才动能,基层党组织任重道远。要燃烧“师资整合”“作风建设”“模式创新”“实践应用”四团烈火,淬就“高级工匠”,引领乡村振兴取得高质量发展。
燃烧“师资整合”烈火,宜“深入浅出”、忌“照本宣科”,淬就“一片丹心向阳开”之“忠诚工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理论学习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如何让精华理论以基层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出来是基层党组织的“必答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党组织要以“师资整合”为突破口,既要激发“专职”党校讲师与时俱进的“创新之力”,又要借鉴“兼职”讲师学有所成的“经验心得”,将党章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著作选读》等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阐释出来,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中央及地方层面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方针等理论内容“精准切入”,打造“示范课程”,做到有目标牵引、有标准对照、有进度把握,帮助基层干部在深嚼细品、久久为功中掌握思想精髓、精神实质,从而筑牢心中信仰、坚定前进步伐,推动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燃烧“作风建设”烈火,宜“案例导入”、忌“生搬硬套”,淬就“烈火焚烧若等闲”之“清廉工匠”。《吕氏春秋》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关乎党的事业成败,一支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能够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中披荆斩棘,引领乡村振兴在崭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基层党组织是这支队伍的引领者,干部教育培训是锻造作风过硬队伍的发力点,基层党组织要精细化落实“廉政教育”的培训任务,常态化设立“廉政讲堂”,以案例式、辩论式、体验式教学为依托,引导基层干部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严守党纪国法,磨炼心性意志,抵制纷繁诱惑,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让他们正确看待名利地位、进退留转,不断从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知足常足、终身不辱,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上丰富阅历、历练本领、锤炼党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燃烧“模式创新”烈火,宜“精准滴灌”、忌“大水漫灌”,淬就“天工人巧日争新”之“创新工匠”。“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基层干部理论学习的“形式需求”也不断变化,面对新变化、新挑战,只有“主动出击”,方能“巧开新局”。基层党组织要走出思维“舒适区”,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采取“分类授课法”,采用线上与线下“双线并行”的授课思路因材施教,打造更多能“解渴”、有“回味”、引“共鸣”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特色课程。要借力“大数据”“云计算”,将传统课程以“图文结合”“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基层干部“揣进口袋”,还要借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轮训、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以及利用本土红色资源、民俗文化场馆等阵地,将知识讲“活”,以创新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助力基层干部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转化率”和“效能值”。
燃烧“实践应用”烈火,宜“成果转化”、忌“虎头蛇尾”,淬就“俯首甘为孺子牛”之“服务工匠”。“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部教育培训起点在“学”,实践应用和成果转化是“落脚点”,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是成果转化的“一面镜子”。基层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基层干部要以“干”为导向,带领基层干部将“书桌”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做到“向实践学”“向人民学”,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基层党组织还要在干部教育培训的“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和成果运用考核的“一条龙”机制,让人民群众成为“阅评员”,通过“入户回访”“问卷回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形成受训干部“闭环评估”机制,并根据真实回访资料,建立干部培训个人档案,将干部教育培训成效与干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挂钩,着力锻造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