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青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公文搜 2021-07-12 11:10:30 农业
砥砺前行七十年 农业农村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年青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州市农业在不断探索和制度创新中快速发展,农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生了
砥砺前行七十年 农业农村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年青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州市农业在不断探索和制度创新中快速发展,农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七十年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产品产量迅速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农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从发展历程来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平稳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提质增效期。第一阶段:1949—1978年,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平稳增长期。这一时期,全县农业生产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种植业结构比较单一,市场供应短缺。第二阶段:1978—2012年,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的快速增长期。这一时期,以瓜菜、花卉为代表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增长。第三阶段:2012—2018年,以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提质增效期。新时代下,安全、绿色、健康、多元逐渐成为消费者对农产品和农业新业态的新要求。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一)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加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农村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从总量到质量实现了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1.5亿元,比1949年增长173倍,年均增长7.8%,比1978年增长53.3倍,年均增长10.5%;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5亿元,比1949年增长282.4倍,年均增长8.5%,比1978年增长69.4倍,年均增长11.2%。(二)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1、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靠天吃饭,粮食产量较低,1949年全市粮食产量仅有0.95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15.8公斤,自给能力不足。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粮食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吃不饱饭的问题永远成为了历史。1983年粮食产量达到 3.6亿公斤,1993—1996年连续四年超过5亿公斤。2010年后,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经济作物面积相对增加。201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4.15千公顷,比1949年减少69.85千公顷;粮食产量1.89亿公斤,比1949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0%;平均单产368.9公斤/亩,比1949年增长5.1倍,年均增长2.7%。青州先后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等称号。图一:1949-2018年全市粮食生产情况2、瓜菜实现跨跃式发展,产量大幅增加。20世纪80年代末,蔬菜生产由露天栽培发展为设施栽培,使用日光温室冬暖棚和大拱棚多膜覆盖种植的方法,让瓜菜种植不再受季节时令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需求。2018年,蔬菜产量169.7万吨,比1978年增长18.7倍。谭坊西瓜、弥河银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迅速发展,形成了以谭坊为中心的西瓜生产区和以弥河滩涂两岸为中心的银瓜生产区。2018年,瓜果产量41.8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图二:1949-2018年全市蔬菜产量3、名特优果品发展迅速,畅销国内外市场。在全市水果产量中,桃居首位,柿子次之。青州柿干为山东柿饼之珍品,畅销日、韩、欧盟等国家,冬雪蜜桃是我市名特优果品。2018年,水果产量7.4万吨,比1978年增长2.2倍。全市建立了以西南山区为中心的山楂、柿子生产基地,以弥河镇为中心的黄桃、大樱桃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邵庄镇为中心的冬雪蜜桃生产基地,以谭坊镇南部为中心的映霜红桃、香山红桃和保护地油桃生产基地。4、花卉特色产业发展成果丰硕。从20世纪80年代发端,经过30多年发展,青州市已成为国家花卉标准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盆栽花卉生产中心和集散中心。从2001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18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并于2009年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成为推动全市花卉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18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13.1万亩,花卉电商企业发展到500多家。三、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70年来,全市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从产值构成来看,1952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四业产值的比重为9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