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综述
公文搜 2021-07-12 11:10:29 农业
稻菽千重浪 田园照眼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综述2019-09-06 70年以来,我市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从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
稻菽千重浪 田园照眼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综述2019-09-06 70年以来,我市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从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到“三权分置”,一路坎坷走来,天汉儿女始终坚守初心、深耕本土、不断探索…… 优化产业结构 开启现代农业“金钥匙”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三农”工作一直是我市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农业结构。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市不断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来撬动强农兴农的支撑点。解放之初,我市农业主要是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结构。1949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到总面积的91.6%。改革开放以来,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引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全面协调发展。到2018年,全市粮食产量105.62万吨,较1949年的45.8万吨增长130.6%;生猪出栏245.51万头,较1949年的11.11万头增长22倍;水果、茶叶产量分别达到55.7万吨、4.18万吨,分别较解放初的5400吨和50吨增长103倍、836倍;蔬菜产量达到247.24万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实施“农业倍增工程”为主线,以“十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持续优化农业结构,粮油面积产量基本稳定,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畜、茶、果、菜((菌)、渔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6.8%,农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增强科技水平 抓住发展机遇“及时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高效的科学技术不断加快农业技术发展的步伐,也大幅改善了农机装备条件。 201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86.5万千瓦,较建国初的0.02万千瓦增加了9325倍,较十八大前增长了21.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1.3%;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43.7万亩,较建国初增长56.3%;物联网、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装备加快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业设施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设施生产面积达到11万亩。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全市籼稻品种优质率达91%以上;在保护开发“汉白猪”等地方品种资源的同时,推广生猪二元、三元杂交技术,引进丹系原种猪,大大改善了畜牧品种结构和产品品质。 同时,更加注重以科技为先导,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1%,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2.2%,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市270个生产企业358个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20个,稳居全省第一。 实现深度融合 种好生产方式“改革田”创新生产方式,实现深度融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推进“三权分置”,农民承包地流转更加规范有序,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末,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13.3万亩,流转率流转率26.3%;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全市市级现代农园区达到19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6710个,家庭农场、职业农民从无到有,总数分别达到1391个、6445个。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产业融合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村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来源。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20%以上的行政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点;休闲农业蓬勃兴起,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766个,营业总收入8.4亿元。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钱袋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70年来,我市经济结构由一产占主导地位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农业农村与工业化、城市化齐头并进,加快发展。2018年,全市一二三产结构调整到14.0:47.7:38.3,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63.23亿元,是1949年的168倍,较十八大之前的145.56亿元增长了47.9%;一产增加值达205.47亿元,较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