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调研
公文搜 2021-07-12 11:10:10 农业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调研 一、培育现状 培育背景。201X年X月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X年X月X市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整体推进市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调研
一、培育现状
培育背景。201X年X月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X年X月X市获批全国“新
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整体推进市”,201X年X月《X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和《X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出台。
培育总量。201X年以来我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X万人,其中,获得颁发证书认定
的新型职业农民仅为X人,占总培训人数X%不到。参训人员基本情况。从农业主管部门信
息管理平台获取的参训人员基础信息中,仅有X名参训人员基础信息登记较为完整。从该
数据汇总情况看,参训人员以农村中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是从性别来看
,男性学员X人,占比X%。二是从年龄来看,29岁以下X人,占比X%;30—39岁X人,占比
X%;40—49岁X人,占比X%,50岁以上X人,占比X%。三是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学历X
人,占比X%;小学及以下学历X人,占比X%;高中学历X人,占比X%;大学及以上学历X人
,占比X%。培训人员结构:以专业技能型为主。X名参训人员信息资料显示,参加专业技
能型培训的有X人,占比X%。其中:茶叶、蔬菜、果树、饲料草等种植培训X人;牛、羊
、鸡、中蜂等养殖培训X人;参加生产经营型培训的有X人,占X%;参加社会服务型的有
X人,占X%。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建设待完善。X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X市中心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作
为X市专门针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机构,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
实用人才培养,又承担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职能。“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导致
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率低,同时影响认定的公正性。
(二)培训模式缺“地气”。目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来源主要是聘请X大学、X职
业技术学院的专家进行授课。授课费用为X大学专家X元/节,一天X节课;X本地院校专家
X元/天。授课方式以为期半月的理论性集中授课为主,且不为参训学员提供后续跟踪服
务。上述培训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原来承担培训授课的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
员因授课费用与身份问题冲突不能继续承担授课任务,导致农广校被动高薪聘请院校专
家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走访的部分农户表示,虽然参加了相关培训,但听不懂培训内
容,他们认为,培训应该是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开展各种技术入户
服务,学员才能真正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对X市X个集中连片贫困乡(
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X人中,有X人
选择“希望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占比X%,这也印证了培训内容“接地气”的重要性。
(三)证书“含金量”低。从扶持力度来看,获取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学员,仅享有
申请创业项目的优先申报权和就业优先推荐权,关于《X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办法(试行
)》中涉及的特色产业补助、创业扶持、资源要素的倾斜、税费减免等政策均未落实,而
政策不能落实主因之一是政策涉及部门较多,仅靠农广校力量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市场竞争力来看,《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知名度低,实用性差。参训学员反映,在竞聘
岗位时大部分企业并不知晓《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上岗后是否拥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也不做为升职加薪的参考依据。
(四)培训经费来源单一。目前,X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依靠中央、省级下拨的
专项资金开展工作,市县两级没有相应配套资金。如201X年中央和省级下拨的X万元专项
资金,市县两级没有配套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也未出台使用细则,资金的主要用途只能
用于购买培训服务,在工作经费的使用上没有明确规定,造成“有钱难用”的尴尬局面。
(五)缺乏优质培育对象。从多方走访调研情况看,优质培育对象缺乏已对国家乡
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战略在X市的实施造成严重影响。第一,走访的部分培训对象反
映,村里大量青壮年宁愿外出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待在农村务农,“种地不如打工”“农
民低人一等”思想已经在农村年轻一代中固化;第二,从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获取
的X名参训人员汇总数据看,目前40岁以上学员占X%,初中及以下学历学员占X%,培育对
象以40岁以上群体为主,存在年龄偏大,教育程度低问题,受年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