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俭建:人民政协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
公文搜 2021-07-09 14:58:58 民政
人民政协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姚俭建2019年06月19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为一项源于本土、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人民政协既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又是
人民政协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姚俭建2019年06月19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为一项源于本土、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人民政协既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又是专门协商机构;既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制度涉及政协组织运行的基本准则和自身建设的规范体系等方面,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由政协性质定位决定的。在规范的层面,制度都有一个从建立、发展、完善到成熟、定型的过程,成熟是定型的前提和基础,定型是成熟的反映和结果。任何制度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变革的目标方向。人民政协制度也不例外,在价值取向上,新时代人民政协自身将形成一整套更加齐全完备、更加规范稳定、更加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里所说的更加齐全完备,是指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周全配套,制度之间相互协调一致;更加规范稳定,是指各方面的制度经过建立、发展、改革和创新实践的检验,形成人民政协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更加有效管用,是指制度、体制、机制都从政协工作的实际出发,能够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实际效果。基于上述的价值取向,人民政协制度的成熟和定型主要体现当代中国政治格局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势。这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的成熟和定型:理论的成熟和定型。人民政协制度是有关人民政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的集中凝练和体现。它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个,即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政协制度,创立了党的人民政协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凝结着对新时代人民政协使命任务、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党的人民政协理论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新时代人民政协担当新使命新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制度的成熟和定型。这集中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中人民政协自身运行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完备性。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政党政治的运转基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和开展政治活动的基本准则,为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长期执政提供了制度基础,是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维护国家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实践的成熟和定型。人民政协制度既源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协商建国的实践,也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创新。中共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基础上的更加定型,主要体现在专门协商机构的类型定位上。按照对人民政协提出的新要求,人民政协把协商民主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人民政协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历史逻辑2019年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团结和民主是其不变的主题,随着党在不同时期历史使命的变化发展,其中“团结”谁、怎么“团结”、如何“民主”、怎样“协商”,则有不同的侧重,在不同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笔者认为,从人民政协制度建立、发展、完善和成熟定型的进程来看,大体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三个历史时期相吻合,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前夕与初期,是人民政协制度创立和初步探索阶段。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向全中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真正确立。第二个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