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方法贡献
公文搜 2021-07-22 14:13:37 理论文章
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方法贡献发表时间:2020-12-2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王旭法治思想既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
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方法贡献发表时间:2020-12-2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王旭法治思想既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对人类法治文明认识深度的根本拓展,在思维方法与具体观点上具有重大原创性。法治思想的原创性体现在对科学思维方法的深刻运用。可以说,法治思想在观点上之所以有重大原创性,就在于将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运用到了对法治问题的分析和回答上,极大拓展了我们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和把握。我们需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出发,深刻领会法治思想的重大原创性,从而加深对法治思想的理解与学习。从构成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十一个坚持”来看,其在形成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思想背后是底线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的方法支撑,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智慧的闪耀。法治思想的“十一个坚持”在逻辑上可以归纳为“根本政治方向”(第一个“坚持”到第三个“坚持”)、“基本总体目标”(第四个“坚持”到第九个“坚持”)和“重要保障力量”(第十、第十一个“坚持”)三个层次。首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在根本上体现为多次强调的“底线思维”。方向是底线,也是高压线,更是红线,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绝对不能退,绝对不能让,绝对不能突破的红线。底线思维主要体现在“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三个命题之中,它们分别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底线、价值底线和道路底线。比如,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根本政治底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障,法治建设是加强党的领导之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体现了底线思维,任何法治改革的举措或手段,都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为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法治改革的成效也归根结底只能由人民来评价与认可。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底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这个道路底线,法律制度和法治理论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其次,法治思想的战略思维深刻体现在第四个“坚持”和第五个“坚持”中。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进而强调和突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种重大的战略判断,体现着“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既是一种全局思维,又是一种抓根本、“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法治建设千头万绪,抓住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国之大者”。宪法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基,把这个根基打牢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参天大树”就能在根基之上茁壮成长。只有首先尊重宪法,才能尊重其他的法律法规;只有崇尚宪法权威,整个法治体系才能树立权威。法治思想从宪法的方向、地位、性质、功能、监督实施和有效保障等方面,全面论证了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重大价值与具体遵循,高瞻远瞩地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样,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也体现了典型的战略思维。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我们首先把法治这个根基打牢。只有依靠法治,国家治理体系的协同性、整体性、科学性才有规范依据,治理能力的提升才有规则遵循。再次,法治思想的系统思维深刻体现在第六个“坚持”到第九个“坚持”之中。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在要素互相支撑、互相影响,所以我们不能割裂这个有机整体。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应该运用系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