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兰大人】李吉均:以梦为马踏冰川
公文搜 2021-08-14 13:10:10 优秀公文
“白马王子”李吉均:扎根西部60余载,“一门四院士”佳话广流传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0-07-21 收录于话题地理与地貌
“白马王子”李吉均:扎根西部60余载,“一门四院士”佳话广流传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0-07-21 收录于话题地理与地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李吉均,因病于7月21日逝世,享年87岁。李吉均先生的逝世,是兰州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吉均先生!他,是朋友们熟悉的“白马王子”。68年前高中毕业选择专业和职业时,他怀揣梦想,要“骑着白马为祖国探矿”。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经受冲击、摔断肋骨、数次遇险、积劳成疾,却始终不曾停下跋涉的脚步。他,是坚守在祖国西部的“胡杨”。从1956年考取兰州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开始,他就把梳理中国地理地貌的“前世今生”作为毕生事业,在具有西部特色的青藏高原冰川、黄河起源与地貌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等一系列问题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把文章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他,是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大先生”。他的三位学生秦大河、姚檀栋、陈发虎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师门四院士”的学术佳话广为流传。【共和国兰大人】李吉均:以梦为马踏冰川原文刊登于《甘肃日报》 2019年4月1日 头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的家中,他常坐的沙发边是一大摞专业书籍。86岁的李吉均虽然身体状况不比从前,但手头的工作却没有停下。3月初,李院士还召集学生们开会,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和研究进展。李吉均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地理与地貌学家,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在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影响研究。他是兰州大学受人尊敬的“大先生”,“一师门四院士”、师生三代先后勇闯地球“三极”的学术佳话广为流传。骑一匹白马,漫游祁连山1956年,李吉均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有人劝他不要去,说去了10年都回不来。可李吉均却没有犹豫,因为上高中时,他心中就有一个“骑着白马漫游在祁连山中”的梦想。于是,他毅然踏上了西部这片热土。1958年,李吉均作为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首批队员,第一次见到了魂牵梦绕的祁连山。梦想变成的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浪漫。他说:“骑的是白马,不过是一匹年迈的老马,否则性子刚烈驾驭不住。”当时条件差,李吉均和队友穿着厚重的老式棉袄,租用老乡的牦牛或骆驼驮行李。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艰难前行,足迹踏及祁连山各处的冰川、雪山。1973年,李吉均加入中国科学院青藏考察队并担任冰川组组长,主要负责西藏以及横断山脉的冰川考察研究。经过多年野外考察,李吉均和冰川组成员遍访了西藏及横断山等地的冰川,并完成《西藏冰川》和《横断山冰川》专著。1979年,在第6期的《中国科学》杂志上,李吉均等刊发了一篇题为“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的论文。这篇论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集体创作,系统全面地提出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经历两次夷平、三次隆升的观点,一发表就在当时的地学界引发了强烈反响,开辟了青藏高原研究的新阶段。此后,李吉均对青藏高原隆升问题的思考研究从未停止过。之后20年间,他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提出了“青藏运动”“昆黄运动”等概念,清晰地阐述了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格局的成因,使青藏高原隆升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采访中,李吉均翻开了一本上世纪50年代的野外考察笔记,详实的文字、数据记录,精致的手绘冰川图,无不透露着这位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李吉均学术生涯最真实的写照。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地学界展开关于庐山等中低山地有无第四纪古冰川的大争论,李吉均没有盲从地学权威的结论,在三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庐山存在大量湿热地貌遗迹和部分寒冻与泥石流地貌系统,得到了地理学界的广泛认可。自此,困惑中国地学界半个世纪的古冰川之争大体被澄清。对李吉均的科学精神,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深感敬佩:“李老师治学严谨,态度认真,对事业一丝不苟。他搞研究或写学术报告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台前,好像与世隔绝了一般,甚至连吃饭都认为是多余的事。”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