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驻村干部教育扶贫路上的行思感悟
公文搜 2021-08-14 13:09:14 优秀公文
一位驻村干部教育扶贫路上的行思感悟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0-12-18 收录于话题老秘公文搜:在数年的脱贫帮扶中,一大
一位驻村干部教育扶贫路上的行思感悟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0-12-18 收录于话题老秘公文搜:在数年的脱贫帮扶中,一大批的脱贫干部付出了辛劳、汗水。回首来路,他们有着怎样的感怀和心声?我们来听听“”读友“人生初见”的这番心里话。来源:南开学生立公研究会。2018年7月,我被泸州国家高新区选派至叙永县枧槽苗族乡群英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刚从南开大学硕士毕业不久的我,初来乍到,东部沿海的繁华、象牙塔里厚重的文化氛围、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亲眼目睹山区落后面貌的巨大反差,让我深知扶贫之路任重道远。实地调研,摸清教育现状出身农村的我,虽然离开农门近十年,十年里从走进大学到攻读研究生,艰辛异常的求学之路,都让我深知教育是改变农家子弟前途命运的重要途径。这份特殊的感念之情以及求学经历于我而言弥足珍贵,也让我始终对教育保持一种发自心底的尊重、天然的亲近。 驻村伊始,我便首先到群英村小学了解情况。在小学校长的带领下,实地了解学校现状,破旧的课桌板凳、种类单一的图书室、落后的教学设备、仅有的体育器材是一个年久生锈的乒乓球台,电脑教育仅有理论教学,学生缺少实际操作,边走边谈的过程中,教师也提到:学生放学之后,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学生的作业无能为力,加上观念落后,重视不够,就放任自流,久而久之,恶性循环。 山区教育落后的现状深刻震撼了我,无法忘却山区子弟每天长时间徒步上学的艰辛,无法忘却单调枯燥却又充满乐观的课间生活,无法忘却乡村教师耕耘三尺讲台的坚守,无法忘却大一新生手持通知书去打工赚学费的坚韧,无法忘却农家父母虽识字不多却依旧坚持送子女上大学的努力,这一幕幕场景,虽是瞬间,却久久难以忘怀。整合资源,改善办学环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能尽快改变现状,经过与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协商,决定实施“三步走”规划:第一步:先从基础工作做起,优先配齐村级小学课桌板凳、图书室;第二步:在学校新教学楼竣工之后,配置现代教学设备、改善教师办公环境,丰富校园运动器材,打造校园文化氛围;第三步:积极争取现代网络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同步课堂的目标。同时积极协调持续开展“爱心助学”工程,并适度扩大资助范围。(一)一个不曾放弃的许诺 2018年8月10日,经过前期积极努力协商推进,帮扶单位泸州国家高新区将150套实木双人课桌板凳交付群英小学,保证了秋季开学学生能够实现使用新课桌的小目标。 2018年7月,当我得知母校南开大学有专门面向贫困地区援助项目——南开书屋时,曾专门申请该项目,后因种种客观原因无法实现。不甘放弃的我,于2019年4月再次向南开大学四川校友会申请援助,他们发动校友捐赠,最终捐赠学生用书1000余册。2019年5月27日,南开校友一行将图书捐赠至群英村小学。并与枧槽苗族乡、群英村达成协议,对枧槽苗族乡五年内所有考入南开大学的新生优先额外资助5000元助学金。捐赠图书现场,南开校友何晓玲教授对小学生们的谆谆教导,与小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对外界新生事物的好奇,在那一刻无缝对接。 幕后奔波的我,也曾无限感慨:第一次来小学时,承诺捐赠书屋的愿望,几经曲折,还是如愿以偿。(二)山区小学开启的现代化之路 曾几何时,三寸粉笔书写了乡村教师耕耘教育的青春篇章,洗不掉的白色粉末成为了教育史上的永恒记忆。九尺黑板见证了万千学子对知识的仰望,黑底白字也成就了寒门子弟走出大山的求学之路。信息技术缩小了空间距离,改变了教育方式,更让大山里童年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不再是想象。 2019年5月,经过前期规划,正式启动群英村小学基础设施改造进程。 2019年7月,一间由25台教学电脑组成的标准化微机室正式组建,从此告别了微机教育纯理论教授的历史; 2019年8月,12名乡村教师的办公电脑、办公环境焕然一新,校园主题墙、主题走廊、教室内部文化氛围打造完成;各类运动器材交付使用,那张使用了20年、历经风吹雨晒的乒乓球台正式“退役”。 2019年9月,迎接秋季入学的7间现代远程教室正式投入使用,黑板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触屏嵌入式电脑。 2019年10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