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生部门 > 教育

教育

中小学生爱国观念与爱国情感发展现状及德育策略基于77,367个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

搜主任 2024-02-03 15:23:16 教育
中小学生爱国观念与爱国情感发展现状及德育策略基于77,367个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小学生爱国观念与爱国情感发展现状及德育策略基于77,367个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中小学生,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其树立

中小学生爱国观念与爱国情感发展现状及德育策略基于77,367个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爱国观念与爱国情感发展现状及德育策略基于77,367个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中小学生,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其树立爱国意识、增进爱国情感。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所引发的价值冲突,中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如何?中小学生的爱国观念、爱国情感面临着哪些困难与挑战?影响中小学生爱国观念及爱国情感的因素有哪些?中小学生期待怎样的德育方式?对于这些基础性问题的关注,是有效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保障,也是做好中国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当下关于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提升其教育效果的途径和策略。如曾德生认为新时代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遵循政治性与道德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坚守统一的基本原则,注重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1];唐青认为,新时代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在于抓住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2]。关于中小学生爱国观念及爱国情感,仅有学者崔健、李明珠两位学者分别开展过一次相关主题的研究。崔健以时间为切入点,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年爱国主义观念的演变轨迹概括为“主体意识的凸显—激进倾向—全球视野—民族立场的回归”[3];李明珠发现,在重大社会事件背景下,中小学生爱国情感表现出低层次与高层次共存、感性与理性交织的特征[4]。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整理发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虽然也是研究者们的重要关注点,但研究者们主要从宏观层面去探讨相关问题,关于中小学生爱国观念、爱国情感等微观层面的关注度稍显不足,尤其缺乏对中小学生爱国观念、爱国情感进行全国范围的大样本调查。




  全国范围的大样本调查可以对中国中小学生爱国状况提供整体样态的说明,产生类常模式的作用。该研究基于2019年全国中小学生道德发展数据,以分组分层混合抽样的方式获取了77,367个有效样本,样本涵盖了7大行政区、21个区(县)、189所学校、9-18岁的中小学生,通过对中小学生的爱国观念、爱国情感现状的调查,以及二者在自然变量层面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探究和分析,并辅以效应量为差异程度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试图去了解如下三个问题:




  (1)中国中小学生爱国观念、爱国情感现状如何;(2)影响中小学生爱国观念、爱国情感的因素有哪些;(3)中小学生期待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德育建议。




  二、研究工具及方法




  该研究采用了孙彩平教授团队编纂的《儿童道德发展状况问卷》,该问卷信效度较高,可以作为该研究的测评工具。其中KMO=0.878、Bartlett=0.000、每道题的因子载荷>0.4、FI=0.958>0.9、TLI=0.944>0.9、CMIN/DF=4.488<5、RMSEA=0.048<0.06,各维度及整体克伦巴赫系数均大于0.7。抽取的77,367个有效样本中,男性约占51.3%,女性约占48.7%,小学生约占45.5%,初中生约占36.9%,高中生约占17.6%,汉族约占87.0%,少数民族约占13.0%,城市样本约占59.3%,乡村样本约占40.7%。根据研究问题,该研究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计算效应量。当P<0.05且d>0.2时,变量之间具有较大程度的显著性差异,相关数据的均值大小才具有统计学意义,方可进行大小比较。




  三、调查结果




  (一)中小学生爱国正面临着“知情错位”的困境,爱国观念突出但爱国情感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诚信、爱国、平等”是中小学生最为看重的三项价值观(40.48%、37.64%、37.44%),“爱国、平等、文明”则是中小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最需要践行的三项价值观(38.74%、29.40%、29.05%)。由此可见,中小学生的爱国观念尤为突出,在各类价值排序中均排在前列(见图1、2);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有待加强(M爱国情感=3.41<M平均值=3.47)。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不仅排在五种调查的道情感中较末的位置(第四),且低于平均值1.7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波动趋势,特别是处于高中阶段(16-18岁)的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面临的挑战更大(见图3、4)。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爱国正面临着“知情错位”的困境,其中爱国观念突出但爱国情感亟须加强。




  (二)“生活满意度、学业表现”是影响中小学生爱国观念、爱国情感的核心要素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生活方式”与中小学生的“爱国观念、爱国情感”之间呈显著性相关关系(P<0.001),且“生活满意度”与“爱国观念、爱国情感”之间的相关度更高(见表1)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发现,在“生活满意度”方面,中小学生爱国情感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01、d>0.2),均值比较发现,中小学生对生活越满意,其爱国情感越浓烈;在“学业表现”方面,中小学生道德情感表现出部分统计学差异(P<0.001、d>0.2),其中“学业表现一般”“学业表现较好”的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强于“学业表现较差”的中小学生,但“学业表现一般”与“学业表现一较好”的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01、d<0.2)(见表2)。除此之外,中小学生的爱国观念在“生活满意度、生活方式”方面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中小学生学业表现越好,将“爱国”作为最为看重的价值观的中小学生比例越高;同时,中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越高,将“爱国”作为最为看重的价值观的中小学生比例也越高(见图5)。综上所述,“生活满意度、学业表现”均会对中小学生的爱国观念、爱国情感产生影响,即“生活满意度、学业表现”是影响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外在结构性因素。




  (三)中小学生期待德育工作者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期待德育工作者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其中“说理式”“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的德育方式最受中小学生关注和喜爱(见图6)。除此之外,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小学生对“说理式”德育方式的期待程度会随着中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中小学生对“榜样示范”及“实践锻炼”德育方式的期待程度会随着中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提升,但处于9-15岁的中小学生(小学高年级及初中阶段)对“说理式”德育方式的期待程度高于“榜样示范”及“实践锻炼”,而处于16-18岁的中小学生(高中阶段)对“实践锻炼”式的德育方式的期待程度高于“说理式”及“榜样示范”。




  四、讨论与建议




  (一)关注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积极贯彻“生活化”的德育理念




  前文的调查结果已验证,“生活满意度、学业表现”是影响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外在结构性因素,对生活满意度越高、学业表现越好的中小学生,其爱国观念、爱国情感表现越好。“生活满意度”是中小学生对个人现实生活状态的主观评价,“学业表现”是对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客观描述,二者均与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优异的学业成绩是中小学生积累自信心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生活状态感到满意的中小学生则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优异的学业表现、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中小学生积极面对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德育工作者需要意识到生活要素对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积极贯彻“生活化”的德育理念。“生活化”的德育理念强调道德源于生活、反思生活并超越现有的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要素意味着德育工作者需要留心中小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如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并予以及时的帮助与引导。关注中小学生的生活要素也意味着德育工作者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进行有效结合,使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关注中小学生的生活要素还意味着德育工作者需要协助中小学生将爱国主义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与中小学生一起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