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总结汇报
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总结汇报
(6篇)
篇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深度融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将信息技术与几何图形的教学相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探究结论、解决问题,建构体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信息化的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几何图形;教学;融合
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面对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革新所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与机遇,我们应如何面对挑战把握机遇,走在教育改革前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值得我们深思。
一、问题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有关于信息技术的内容已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手段单一,不能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一次信息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幻灯片、投影仪等视听媒体的出现,还是手持技术、互联网+的发展,都对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饱含着许多的机遇,教师与学生在享受着时代发展红利的同时,应不断改进自我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与时代共同进步,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跟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同时我们也应警惕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和谐现象。
在“立德树人”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引下,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指明了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两大价值:一是在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形成生动的教学形式;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与跨学科问题过程中,合理选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将原有的两个学段调整为三个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段目标也有所调整。
第一学段目标(1~2年级):能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验物体的测量过程,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量感与空间观念。
第二学段目标(3~4年级):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经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测量过程,探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第三学段目标(5~6年级):探索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常见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会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与表面积;能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及指导下,本文通过在小学数学全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活动中,问卷星、钉钉类常用APP及希沃白板等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来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一)课前,应用问卷星、钉钉类常用APP,有效进行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学生,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熟练的驾驭教材,更能真正把握住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认知的特点,在备教案的同时更是在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学情,可精确了解学生现已掌握的知识程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等,改变传统的教师依据个人主观经验进行判断的习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更加全面的教学计划。
以“图形与几何领域”版块中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中的“认识分米、毫米”一课为例
“认识分米、毫米”一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是正确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合理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为进一步学习千米、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与空间观念。教师可据此,选择合适的APP,对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前的情况进行精确了解。
1、问卷星:设计相关问题的问卷,在教学前让学生填报,平台自动批改、统计学生的填报结果,教师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从问卷星收集的数据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分米和毫米的知识非常好奇,同时也了解到授课班级的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较好,因此在教学的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年龄和班级特点,设计有效、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难点的讲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顺序性、阶段性的引导,促进理解。
2、钉钉、微信群:在教学前,可让学生在家里录制相关的视频,比如:说说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说一些可用厘米和米进行描述的物品。然后,将这些视频发送到钉钉、微信群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当中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新课的教学应如何入手。
从钉钉、微信群学生所分享的视频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厘米和米的知识掌握的十分到位,能熟练的根据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例如:1m=100cm、500cm=5m等,同时部分学生还在视频里展示了物体用直尺的测量长度的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如:毫米、分米与学过的厘米、米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大?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有比它们还大或是还小的长度单位吗?等疑惑。
本节课,教师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在课前全面了解到学生能熟练的运用厘米和米来描述物品的长度,能清楚的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为100,有着初步的估计意识与较好测量能力,同时也了解到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点的疑惑之处,使教师能基于本班学情制定了适当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行动的基础和指南。
(二)课中,借助希沃白板直观教学,及时反馈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交互过程。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据此有针对性地突出授课重点以及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保持高昂的的学习热情。
借助希沃白板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课堂反馈的快速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形成明显的交互效果。用与时俱进的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善数学“学困生”在课堂的学习状态,以转变他们对于数学课堂参与只听不说消极学习的状态,促使全体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的教学情境,便于将小学数学信息和数学教学的复杂、抽象化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利于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同时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图形与几何领域”版块中六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为例
1、创设真实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几何图形利用信息媒体展现出来,将几何图形领域与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设定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作文吧 ZUOwEnba.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