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生部门 > 教育

教育

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红杨树 2023-09-04 08:25:12 教育
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面对各类危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出击,准确识变、主动应变、科学求变,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智能化虚拟社会场域重塑思想政

 

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面对各类危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出击,准确识变、主动应变、科学求变,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

智能化虚拟社会场域重塑思想政治教育智联化场景

在智能化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创新发展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智联化场景,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建设。

搭建智联化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不同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教学内容,但这些手段不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走出课堂”,而以智能化为依托的新手段则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灵活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智能化转化,实现沉浸式教学。VR、AR等虚拟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普及应用,模糊了现实与网络之间的边界,也搭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线上和线下互联互通的桥梁。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智联化场景,发挥各地红色教学资源优势,将红色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开展体验式、探讨式教学活动,如模拟智慧助农、模拟法庭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革新升级。

以智能化手段重建历史场景,带领学生“走进历史”。虚拟沉浸体验技术的创新与使用,为古今信息的高效融合提供技术支撑,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历时体验、共时互动、全位连接成为现实。历史事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在“四史”学习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培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传统教学平面叙事,构造沉浸化的立体式教学场景,带领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为学生构建知识谱系,在理性层面达成共识,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感悟和内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共情。

互联网多向交互破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单向运动

思想政治教育灵活运用互联网,有助于让学习“活”起来、“实”起来,构建完善化的思政“金课”体系。

通过身份转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多向交互。在教育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课堂派”“微助教”“超星学习通”等具有交互性特征的新媒体学习平台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这种“点对点”的互动很难令教师迅速了解全班同学的思想动态,借助各类新媒体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微助教”发布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学生利用手机终端发表看法,实时参与讨论,学生的发言内容将会在多媒体设备上实时更新。这类新媒体学习平台还具有问答、抢答、随机抽答等功能,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另一方面,传统思政课堂上教师很难快速整理每位学生发言的关键内容,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发言内容整理出高频“词云”,让教师迅速了解关于此热点问题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这样的实时反馈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通过多向交互强化教育双方情感认同。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师生之间逐步形成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扮演好引导角色,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化课下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以情感认同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悦纳感。

大数据技术手段精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分众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