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生部门 > 教育

教育

党委书记关于如何在高校开展民族工作的思考与探索(高校)

公文搜 2022-08-23 09:38:07 教育
党委书记关于如何在高校开展民族工作的思考与探索(高校)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了,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高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起培根铸魂责任使命,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

 

党委书记关于如何在高校开展民族工作的思考与探索(高校)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了,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高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起培根铸魂责任使命,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

一、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

进取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际要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了,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坚固思维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项极端、分裂思维的渗透颠覆。高校要强化与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坚强正确政治方向,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捍卫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科学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内在要求。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与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维确保。年轻人是整次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年轻人,民族的未来在年轻人。高校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铸魂育人,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年轻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四次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情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始终坚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坚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参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个会议xx谨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了,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殊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确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了,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高校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坚强“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方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办学治校的各次领域、各次方面、各次环节,不断增强各民族师生的“五次认可”。

二、坚决扛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职责使命

立足培根铸魂,培养时代新人。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民族高校要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确立休戚和共、荣辱和共、生死和共、命运和共的共同体理念,把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作为最高利益、神圣责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

加强科学研究,夯实理论支撑。高校汇聚了大批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广大教师与理论工作者在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想、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同时,更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指导者,要探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多学科协同攻关的学术组织模式,着重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与形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等方面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教育发展等重大实际问题研究,发挥人才库、思维库、智囊团作用,奋力构建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深化对关于强化与改善民族工作的重要思维研究,产出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咨询报告与学术成果,切实提高“四次服务”能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持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