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公众号好文 >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互联网+”驱动下乡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发展的调研报告

管理员 2023-03-19 01:07:27 调研报告
“互联网+”驱动下乡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发展的调研报告——以花明楼镇为例 一、“互联网+”乡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本情况(一)基本镇情花明楼镇面积112.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51200人,其中镇区18000多人。花明楼镇政府工作人员共计125人,1个社区8个村委会工作人员共计95人。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对乡镇公共服务要求不断提高,乡镇政府、支村两委工作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

 

“互联网+”驱动下乡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发展的调研报告

——以花明楼镇为例

 

一、“互联网+”乡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镇情

花明楼镇面积112.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51200人,其中镇区18000多人。花明楼镇政府工作人员共计125人,1个社区8个村委会工作人员共计95人。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对乡镇公共服务要求不断提高,乡镇政府、支村两委工作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

(二)基本架构

自2015年开始,花明楼镇在金元村进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试点,以党小组为单位实施网格化管理,基于基层党小组对基层开展管理服务工作。2018年以来,花明楼镇已规范建成61个党小组网格,组建由镇网格指导员、村干部、党小组长、妇女专干、法制宣传员、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网格工作小组,覆盖全镇5万余人。通过线下“党小组+网格”,线上“奇美花明楼”微信平台相结合的运行模式(见图一),借助网格铺排工作、办理业务,开展了政策宣讲、民生代办、精准扶贫、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__laoguaiwu_img____laoguaiwu_img__

二、“互联网+”乡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建设成效

(一)形成“精准化”管理,提高基层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乡村网格化管理通过融合信息技术,调整管理流程,使乡村的管理对象更加细化,各管理单位责任更加明确,实现了乡村从粗放式管理到精准化管理的转变。花明楼镇靳江村第一党支部靳江党小组党员杨娜说道:“本月(2018年9月)我为联系的贫困户代办老年人优待证,成功化解村党小组网格内一次矛盾纠纷。”

(二)打造“政务通”平台,便利基层群众的工作与生活

花明楼镇群众现可在政务大厅办理各项业务371项(见表一)。花明楼镇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运行 “奇美花明楼”服务号,截至目前,开通了线上办理事项5项,线下代办事项30项,绑定用户11334人,已受理代办业务151件(见表二),已办结135件,办结率89.4%。“政务通”平台的打造,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让民生服务搭上了信息化、便利化的快车。

 数据来源于花明楼镇人民政府“奇美花明楼”服务号终端统计。

(三)构建“扁平化”平台,增强基层群众参与感与获得感

网格化管理让民众能够有自己的发声平台,且网格化辐射范围广,涵盖人群多,极大地拓宽了基层民众民意表达渠道。基层民众既是管理对象也可以成为网格化管理中的管理主体,能够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与参与度,增强基层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与获得感。

三、“互联网+”乡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与思考

(一)明确乡村网格化管理的定位——从“群防群治”到“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创新的终极价值取向不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而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因此,政府在乡村网格化管理中应当淡化行政化色彩,将网格化定位为扁平化的“服务”平台,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提交到网格服务平台,工作人员都必须在限定时间内给予反馈。

(二)明晰乡村网格化管理的边界——从“事无巨细”到“术业专攻”

在这个网状格局里面,村民可以反映自己的各项诉求,在网格化管理形成的初期阶段,网格化管理的边界是不明晰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应当将边界进行明确,主要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在网格化管理的后期也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主体来承包村民反映的涉私诉求。

(三)健全乡村网格化的管理队伍——从“兼职业余”到“专职专岗”

花明楼镇政府目前在编在岗人数为125人,其中年轻干部(35岁以下)一共19名,兼任了花明楼镇镇级网格员的工作。此外,从目前网格管理员的学历背景来看,基本没有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从网格化管理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专职化的队伍,可以考虑剥离出这部分职能,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回归村和社区的自治本色。

(四)实现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融合——从“模式化”到“温度化”

管理模式技术性的不断增强,不一定意味着能够增强治理主体对社会问题末梢的感应力,很有可能治理主体反而会更加依赖技术提供的数字,对问题的核心感知力会更加迟钝。这就需要转变治理主体的治理思维,要致力建设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只有民众的权利得到了保障,诉求得到了反馈,民众无需再以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样才能够实现乡村治理的共赢。在花明楼镇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近一年时间之内,全镇的越级上访事件大大减少,民众也表示对政府的工作更加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