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党课讲稿:总体国家安全观“五个统筹”理念的历史演变、内在逻辑与实践原则
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党课讲稿:总体国家安全观“五个统筹”理念的历史演变、内在逻辑与实践原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回顾了国家安全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斗争实践、重大历史成就,提出了“五个统筹”重大论断,进一步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将总体国家安全理论继续向前推进。“五个统筹”既是认识国家安全的世界观,也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方法论,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推进国家安全实践指明了方向。
一、“五个统筹”安全理念的历史演变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涵丰富、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思想体系。国家安全理论势必会随着国际形势、国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五对关系”阶段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有着客观现实需要和深厚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环境深刻调整,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新的安全形势呼唤新的安全理念。从国际层面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国际矛盾和斗争更具尖锐性、复杂性、长期性。从国内层面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但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国家利益迅速拓展,国家安全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风险隐患陡增。同时,中华民族传统战略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国家安全思想与实践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4月15日,XXX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并重点强调“五对关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这“五对关系”是构建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五组支架,构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总体框架,反映了辩证、全面、系统的国家安全哲学,并深刻揭示了国家安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内在逻辑。“五对关系”运用“既重视又重视”的表述,揭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整体统筹性,蕴含着系统性战略思维,成为“五个统筹”安全理念的雏形。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三个统筹”阶段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民族复兴战略布局相交汇的历史新时期。
“东升西降”“南升北降”趋势明显,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加速演进。中国崛起的“加速度”引起了美国的霸权恐慌,特朗普政府竭尽全力遏制打压中国,中美战略博弈不断升级,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更趋严峻。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成为新阶段国家安全工作变革的重要动力。[2]新科技在造福民生的同时,也蕴含安全失控、伦理失序等风险。同时,党内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依然面临着复杂任务和严峻形势。成就与困难、机遇与风险并存,这些都为科学统筹各类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同时强调要在“五对关系”中统筹好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2018年4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形成了科学统筹国家安全的理论格局。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三个统筹”理念得以形成。“统筹发展和安全”位居“三个统筹”之首,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体现了发展和安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反映出国家安全位阶的大幅提升。“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位居“三个统筹”之中,是国家安全的基本领域,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具体安全领域、安全要素的重视。“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位居“三个统筹”之末,是国家安全的实践方式,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相互呼应,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升华,强调要增强国家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提升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