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关于人才建设研讨发言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关于人才建设研讨发言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作为一名在人才条线工作十四年的“80”后区县组织部长,我一直将“大人才观”作为工作的重要理念,我认为“吸引人才”首先要做大人才品牌,“留下人才”关键是建立比较优势,“留住人才”更考验我们的人才生态。
一、品牌就是“强磁场”
在“流量时代”,就要有“好酒不怕巷子深”战略自信,通过形成强有力的人才品牌、创新战略,让“酒香”从深巷飘出去,把人才吸引过来。近年来,x持续秉承“创新制胜”的理念,推动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地信+”产业蓬勃发展,可以说,我们比历史任何时刻都更需要人才。来到x工作后,我认真分析地理信息这片“新蓝海”,结合省地理信息小镇发展需要,强化“德天独厚清爱人才”的品牌建设,迭代人才新政5.0版,成功推动部省共建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揭牌落地、地磁研究院登记设立。现在,“国际地信城”就是我们招募人才的“金名片”,集聚了院士级人才10人、国家级人才25名、省级人才43人、创业创新人才6500余人,已有10余项国家标准、50余项行业标准、400余项发明专利成功诞生。
二、政策就是“硬道理”
一个县级城市,在产业基础、科研实力、配套服务等方面存在天然劣势,很难抵挡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关键还是要敢于创新,建立起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与人才“双向奔赴”。陈博士是浙江润禾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项目营运总监,在企业调研中,我发现像他这样的专家级技术人才,由于人才认定政策限制,无法凭社保认定高层次人才。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积极向上争取,探索实施企业自主评价政策,陈博士作为试行人员,公司使用自主举荐政策,突破地域身份社保限制,以年薪和个税认定他为E级高层次人才。吃到了创新的“甜头”后,我们积极开展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才资金投入,打破人才地域限制、身份限制、社保限制,实施零门槛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企业自主评价等,全面释放了企业引才活力。
三、服务就是“软实力”
如果说政策是决定人才“留下来”的主因,那么服务就是影响人才“留下去”的关键。w博士是省“鲲鹏行动”计划入选者,A类高层次人才。2023年11月,我在走访看望w博士过程中了解到,他提交永居证申请后一直处于办理流程,他本人也提出了希望能在过年回国前完成全部手续的诉求。就此情况,我们第一时间召集人员进行协商,通过政策分析,得出了A类人才可以走G60科创走廊办理永居证绿色通道的结论,于是立即联系科创走廊综合组,组建沟通群加班加点整理核对材料。一个月不到,w博士就拿到了推荐函,顺利完成了落户,比原来按照流程缩短了三分之二时间。为及时处理企业、人才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大力实行“周三会客厅”机制,“一周一主题一月一领域”组织各类人才面对面协商破题,真正做到“急人才所急、忧人才所忧”,构建拴心留才的好生态。
“有多大人才资源,就有多大引才责任。”作为一名区县组织部长,我将把构建“大人才格局”作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持续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差异化竞争、错位式发展,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就,让x成为各类人才筑梦之地、逐梦之所、圆梦之城。
来自材料库:liaoda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