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党口部门 > 组织

组织

组织部部长在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24篇

红杨树 2023-09-07 19:43:55 组织
组织部部长在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24篇) 厚培县域人才资源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县域作为国家发展体系中的基础所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用心用情做好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快形成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以学练励成长。理论学习是加速人才成长的有力途径

 

组织部部长在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24篇)

 

 

 

厚培县域人才资源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县域作为国家发展体系中的基础所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用心用情做好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快形成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以学练励成长。理论学习是加速人才成长的有力途径。要强化对口培训,以东西部协作为抓手,对准高端人才紧缺行业缺口,选派有干劲、肯干事的优秀技术骨干赴先进地区协作单位跟岗学习,用经验“势能”集聚起发展“动能”。要积极实施人才提能行动,深化校地合作炼才育才,设置专项助学资金,以“等得、舍得”的态度支持、鼓励优秀人才学历能力提升再造,让人才在本地扎根更深、成长更快。要把握区域发展大势,摸清城市发展能级,确立人才比拼类别,打造学练赛马舞台,将优秀人才拉出来晒一晒、比一比、练一练,以比拼的热度提高成长的速度。

以磨砺促成长。一名优秀人才,要有过硬的理论水平,更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要突出基层导向,根据专业、特征安排人才到基层单位跟岗锻炼,召集人才组建“专家咨询团”下沉至一线开展点对点帮扶、面对面答疑,强化人才服务基层能力。突出帮带导向,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原则,建立基层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实行梯次帮带培养,有针对性地为各级人才解疑惑、化难题。要突出压担导向,建立人才基层部门三向考核机制,人才评定基层、基层评定部门、部门评定人才,形成稳定发力、相互制约的考核“三角”,进一步推动三方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以资源护成长。人才竞争,关键在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要打破制约人才发展枷锁,探索建立人才专项“赋权表”、人才专项“编制池”、人才专项“工作室”等,给予人才成长发展权限空间,真正为人才松绑减负。要持续创新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完善评价标准、改革评价方式、设置评价周期,细化奖励等次,打造荣誉品牌,大力营造关心人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浓厚氛围。要优化人才服务,重点聚焦人才落户需求,做好安居住房、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做到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不断提高人才归属感。

 


 

汇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

 

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要坚持党管人才,强化组织引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想方设法汇聚人才,积蓄乡村发展的强大动能。

引智库团队,积蓄创新力。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理念,着眼乡村农业、文创、旅游等产业创新发展引才聚才,激活乡村创造力。大力推行乡村振兴项目揭榜挂帅工作机制,落实支持文创人才发展措施,搭建文创众创空间,持续发挥文创团队创新创造能力,结合县域文创乡村带建设,吸引带动各类文创人才来屏驻创,推动文创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健全柔性引才机制,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高位嫁接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团队等“智库”资源,深化“智库”团队在“三变”改革、乡村美育、区块链技术运用等领域制度设计和探索实践,推动形成集聚一个团队、兴起一片产业、支撑一方发展的“裂变”效应。

请在外能人,积蓄加持力。乡村要振兴,需让更多能人贤才“返回来”,把在外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带回乡村。坚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深入实施“归巢行动”,建立完善村党组织、党员干部与在外乡能人长效联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外出拜访交流、邀请回屏等活动,以真情换真心,吸引在外能人返乡投资兴业。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体系建设,着重对接促成在外屏商产业回归、资本回归、人才回归,形成层层放大的“滚雪球”效应。坚持“伯乐”相马,建立人才举荐机制,坚持重实绩、重能力、重潜力,落实引才荐才奖励政策,贯通返乡对接通道。充分发挥在外商会和各乡镇商会“驿站”作用,积极牵线搭桥各行业领域在外能人,加强乡村产业发展推介,促进招商引资,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派优秀人才,积蓄助推力。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引擎”,要坚持以用为本、用当适任,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持续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到乡村干事创业,点燃乡村振兴“动力引擎”。注重将人才选派和乡村产业发展“并线推进”,常态化选派素质高、能力强、激情足的“一书记三大员”在乡村一线集结,通过认领实施乡村振兴“头雁项目”,助推产业发展。深化拓展“组织点兵出列,干部一线担当”主题实践活动,持续选派党员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参与项目建设,推动干部培养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深化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的用才机制,持续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激励措施,打通乡镇、村、指导员、组织等四方交流互助渠道,推动指导员从“围着驻点村转”转变为“围着服务项目转”,让队伍活力充分迸发。坚持组建农技、教育、医疗、文旅、金融等各类乡村振兴“帮帮团”,聚集行业人才力量和专业优势,以团团联动形式,夯实产业发展支撑。

育乡土人才,积蓄内生力。乡土人才长于故土、与民情深,是助力乡村振兴最忠实、最前沿的宝贵资源。要坚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理念,从存量、增量、质量三个维度发力,让更多优秀“新农人”破土而出,唤醒乡村发展强劲内生力。按照“实用即人才”原则,建立门类齐全、信息精准、更新及时的乡土人才信息库,做到人才底数清、类别明。强化部门职责职能,制定培训计划,采取跟岗学习、送培下乡、专题培训等形式,对在库及社会面人才开展针对性提能培训,选优育强“土专家”“田秀才”。发挥医疗、教育、文创、电商等各领域带头人示范作用,探索建立导师带徒机制,制定“一对一”或“一对多”培养计划,大力培育一批电商能手、直播网红、文创团队,增强本土人才“造血功能”。充分借助清xx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xx站等平台作用,加强实验指导、孵化创新、人才培训等,持续培养壮大乡土人才队伍。

扶创业学子,积蓄原动力。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激活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要持续优化就业条件,让农业的机会吸引人、农村的环境留住人,加速城乡要素流动,实现大学生就业和乡村发展互促共赢。深入推进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动态完善xx籍高校大学生信息库,支持行业企业面向大学生发布需求清单,适时发布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精准返乡创业就业。持续开展“扬帆计划”活动,为xx籍高校大学生及时推送实践岗位、服务内容、待遇保障等信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全力支持返乡大学生等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推行县领导挂钩帮扶机制,落实自主创业补贴、住房补贴、省市项目资助、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拓宽成果转化渠道,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埋下乡村振兴“金种子”。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识才用才的“专家”、引才聚才的“行家”、服务人才的“婆家”,努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人才发展牵引力。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要进一步疏通梗阻,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调动人才创造性与积极性。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深入破“四唯”,深化“三评”改革,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标准,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手段,采用考评结合、考核认定、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方式开展评价,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下放职称评定权限,推动建立层次清、易操作的差异化人才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待遇保障机制,促进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科学有效融合,创立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使人才的创造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探索建立“先扶持、后补贴”的资金支持制度,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明确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职责,细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人才工作报告制度、党委联系专家制度、人才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顺畅、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