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党口部门 > 组织

组织

黄正平:不断开辟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新境界

公文搜 2021-07-09 11:27:07 组织
不断开辟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新境界发表时间:2020-09-29来源:南通日报黄正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了,全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掀起新高潮。今年初,总书
不断开辟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新境界发表时间:2020-09-29来源:南通日报黄正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了,全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掀起新高潮。今年初,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指明了方向。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需要紧紧跟上、不断加强。通过话语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创新,进一步推动新思想扎根基层、扎根群众,入脑入心、深入践行。对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小众化不是大众化,而通俗化也不是庸俗化。大众化是目的,而通俗化是手段。大众化,就既要讲覆盖力,还要讲有效覆盖率,实现有形、有力、有效“三有”真正相统一的覆盖。要到边到底,全员覆盖,达到“化”大众的目的。通俗化要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也不能碎片化、故事化、草根化。而要根据不同对象需要和认识能力,分层次、分人群,实现分众化、差别化基础上的大众化。大众化、通俗化的对象在基层,基层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最终目的是达到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毛泽东同志指出:“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任何理论都要遵循这个普遍规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展现出推动时代发展的真理力量。理论指导实践,前提是理论要被群众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规律化认识,与人民群众既有天然的亲近感,又有一定距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这样的实践中产生的理论,天然带着群众的基因,与群众有血肉联系。然而,理论毕竟是理性认识,是经由实践中的感性经验升华而来,经过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和生动经验有了较大差别,造成人民群众与理性认识之间存在一定客观差距,必须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只有让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再次紧密结合,也就是理论掌握了群众,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武器的强大作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就是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这个过程并不会自动生发,而是一个需要再创造的过程,这就为我们开展大众化通俗化提供了广阔的工作天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就要认清和处理好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认识到大众化通俗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大众化是目标指向,通俗化是手段工具。大众化的目的要经通俗化而达到,通俗化要为实现大众化而服务。唯有通俗才能掌握。大众化是质的规定性,通俗化从属于大众化,是其具体化和深化,离开大众化而谈通俗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走弯路。没有通俗化而要展开大众化可能举步维艰、收效甚微。通俗化要以大众化为标尺,来衡量通俗化的成效。大众化要借助通俗化,更好展开并实现。就通俗化而言,毛泽东主席1939年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他用铺子比作本领来说本领恐慌,极其通俗易懂。也经常打比方,他把“一带一路”前期工作就比作“大写意”,接下来是要画“工笔画”,让人一听就明白、就清楚。通俗,“俗”是“通”的前提,而“通”才是目的。只有通俗化,才能接地气、冒热气、有底气,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生动活泼,让人懂、让人信、让人行,既提高新思想覆盖率,又提高覆盖力。同时,还要谨防庸俗、媚俗、低俗,在全面、准确的基础上,让理论通透地传播到群众心田,为群众理解、掌握,真正成为指导实践的锐利思想武器,发挥指引和推动作用。理论宣讲是党的创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