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公文汇编 > 综合汇编

综合汇编

(3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红杨树 2023-08-07 00:53:12 综合汇编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3篇) 篇(1)   x月份,教科文卫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召开了卫健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部分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并赴浙江德清、长兴县考察学习医改工作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3篇)

 

 

篇(1)

 

  x月份,教科文卫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召开了卫健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部分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并赴浙江德清、长兴县考察学习医改工作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保总额预付、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慢病精细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规范合理就医秩序,均衡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防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理论不断升级、内涵日趋丰富的医改道路,为促进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确保群众“看得上病”。一是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以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打造紧密型医疗集团,医疗集团内部实行“九合一”统筹协调。x家中心卫生院纳入二级综合性医院管理,基层医疗机构代谢病管理、高血压、慢阻肺分中心实现全覆盖。二是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人民医院挂牌成立x个长三角名医驻启工作室,建立全省首个呼吸系统疾病智能远程会诊及管理中心,在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名列南通同级医院第一;中医院成功建成“中医经典病区”,并将迎来三级中医院复评;妇幼保健院与复旦儿科、红房子妇科等医院开展紧密合作,已具备分步开业条件,预计10月正式全面运营;x家二级医疗机构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正在积极创建。三是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室x个,为签约群众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务,签约人数x万多人,签约率近x%。以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患者和老年人、残疾人、儿童、贫困人口等为重点,设置健康“菜单式”服务包,为重点人群当好“健康守门人”。

 

  (二)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群众“看得起病”。一是深化居民医保总额预付。扎实推进南通医保市级统筹,制定《x市2020年居民医保总额预付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实名制挂号就诊,建立医保基金积余考核留用及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基金协同监管,县域内居民医保基金平稳运行。二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改革路径,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省级试点,6月份已完成市级医院价格调整。三是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建立x市药品耗材采供目录,完善药品耗材一体化管理模式,开展医疗集团药品耗材带量采购,集团内处方可流通、药品耗材可共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省级试点工作,低保、五保户和7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基层医院住院期间基药全部免费。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规范,确保群众“防得了病”。一是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项目补助资金的发放与使用,实行预拨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将年度补助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提高到人均x元。二是稳步开展慢性病精准化管理。健全慢病防控机制,全力推进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复审,积极开展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托慢病管理中心,重点对签约对象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高危人群实行精准化管理,为慢病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干预服务。三是积极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适应业务和监管的实际需求,完成慢病结算模块与试点单位对接。打造x市便民就医综合平台,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已于7月在全市上线运行。有序推进集团业务共享中心建设,完成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系统、区域影像系统服务器终端部署,并在第四人民医院试点。

 

  (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上升,确保群众“看得好病”。一是提升疾控能力。市疾控中心建成苏中、苏北地区首家新冠肺炎核酸PCR检测实验室,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测实验室正在加快建设。增加x个疾控人员编制,缓解了疾控队伍严重不足的窘迫局面。根据“平战改造+战时应急”相结合的建设思路,扎实推进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目前已完成隔离病房建设和设施设备招标采购。二是优化护理服务。实行护理服务精细化管理,推动优质护理扩面提质。依托市级医院开展基层新入职护士系统培训和在职护士进修培训,提升基层护理服务水平。三是加强院感防控。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实现医疗废物信息化及消毒物品供应溯源管理全覆盖,医疗机构污水处置设备改造完成。按照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认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专项检查,确保流程、科室、人员配备、院感防控等达到标准要求。

 

  二、存在问题

 

  新医改实施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群众获得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难,深化医改工作仍处于探索和攻坚阶段。

 

  (一)“三医”联动运作不够顺畅

 

  “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虽然我市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居民医保总额预付、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一系列政策,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但与此同时,医疗机构的运行压力也在持续加大,已到不堪重荷的程度。乡镇卫生院连年亏损,大部分基层医务人员拿不满档案工资。第四、五、六、七x家中心卫生院近三年累计亏损x多万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医疗机构上半年医疗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x万元,累计亏损x亿元。如何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使其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地惠及全社会,而不是自我谋生,是落实综合医改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果医院的生存都举步维艰,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都普遍受挫,那么我市的医改试点工作又怎能理直气壮地以一个成功的姿态来呈现?医改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医疗卫生系统一家之责。目前的体制,卫健部门主导公立医院改革,医疗保障部门主导医保政策制定,发改(物价)部门主导药品价格改革,编办主导医务人员编制管理等等。这些医改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共同抓好既定政策的细化与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改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部门化”“碎片化”的倾向,共振效应不明显,三医联动机制的完整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政策措施的整体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分级诊疗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否做到各级医院“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确保将有限的医疗资源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是决定医改成败的关键。然而,我们强力推行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与理想状态还有较大差距,“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到市级医院”的目标并没有得到较好实现。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信心不足。不少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综合楼、住院楼的规模、布局及设计功能早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目前茅家港、秦潭、决心、少直、惠和x家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和志良卫生院医养结合护理院正在改造中,但还有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仍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院时的旧房,几乎都属危房。由于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降低,一些老化的设备未能得到及时更换,且现在又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在业务用车、设施配备等硬件方面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大多数就诊群体认为基层医院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医疗队伍人员短缺、专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所以看病首选大医院,认为这样更放心、省心。二是医联体发挥的作用有限。尽管政府组建医疗集团的期望是让高一级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对帮扶、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但现实中可能更多的是上级医院虹吸基层医院的病源和医务人员。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均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化、紧密化联动。三是医保报销政策的分流导向作用不明显。各级医院报销比例虽有一定差距,但档次拉得还不够大,金字塔型的就诊机制和报销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群众在上转下转过程中感受到的实惠不够明显,从利益方面忽视了分级诊疗。到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就诊和到市外三甲医院看病的报销比例相差无几,大多数重病患者都选择去南通、上海的大医院治疗,庞大的市外就诊费用成为医保基金一个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