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生部门 > 住建

住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搜主任 2023-10-26 00:23:15 住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的环境条件变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内涵特征和根本要求

工业是一国综合国力的根基,制造业在工业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建设农业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而言,没有强大的工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

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场景和中国语境的概念,既有别于西方的工业化,也不同于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在我国这样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工业化,既要遵循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立足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新型工业化与制造强国、现代化国家建设之间的关联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不断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技术支撑。为此,必须准确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和根本要求。

创新驱动。这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动力机制。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要求摆脱传统发展路径,注重科技研发和新技术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中国制造整体技术水平和“含金量”“含新量”,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工业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

绿色发展。这是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与传统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不同,新型工业化注重可持续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摒弃传统工业化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和高碳排放的生产方式,避免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加快发展绿色制造,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工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数智赋能。这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作为新的要素进入生产函数。数字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也显著增强,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组织运行模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显著降低社会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新型工业化要求抢抓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应用及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四化”并联。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要求。与西方工业化不同,我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在时空上并联交汇,必然要求工业化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同步发展,引导工业企业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和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并利用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广阔市场需求机会,反过来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融合发展。这是新型工业化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的显著特征。在现代经济中,随着新技术的广泛渗透,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发展成为普遍形态。推进新型工业化,必然要求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等等。通过融合发展,释放传统产业增长潜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同时,新型工业化还要求城乡区域工业合理分工、有效协同,推动东部地区加快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高度开放。这是新型工业化在开放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新型工业化是高水平开放的工业化,要求加强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各产业各环节深度融入全球分工合作网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包括从产品、技术、服务到制度型开放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优质高效。这是新型工业化的效益体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全球范围内规模最为庞大、门类最为齐全、配套最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成功解决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问题。在新征程上推动新型工业化,必须形成先进技术深度应用的、高技术和加工复杂度比较高的、专精特新的、高质量的、创新引领的工业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工业化,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来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产业发展质量和品牌优势,提升产业链话语权、附加值。

重要进展和重大成果

工业兴衰是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我国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能有效应对大风大浪、赢得战略主动,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工业起到了骨干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推动新时代我国工业各领域多点发力、加速发展,从量到质都实现了整体性的巨大变化。工业规模不断壮大,重大工业成果竞相迸发,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创新力、竞争力持续提升,有力支撑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量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工业体系更加健全,总量规模持续扩大。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生产了全球超过50%的钢铁、水泥、电解铝,60%的家电,70%的化纤、手机和计算机,是全球第一信息通信产品生产国、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2012年至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2%。其中,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3.5万亿元,占全球制造业比重由20%左右增加至30%左右,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2022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5.5%、31.8%,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6.1个和3.8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部分重点产业已跻身世界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13%,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强劲引擎。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22年底,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7%,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有209家示范标杆工厂,培育6000多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加快发展,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