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2023年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02-27 01:14:02 政府报告
2023年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昌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

 

2023年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昌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区第六次党代会总体部署,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抢抓“四大机遇”,加快“四区”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总体呈现疫情平稳可控、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我们牢记“国之大者”,履行首都职责,做好“四个服务”,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为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作出了昌平贡献,助力中华文脉的“基因库”——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落成启用,充分展现了昌平干部群众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精神风貌。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彻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经受住了2020年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疫情考验,形成了抗击疫情的“昌平打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年来,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治理,在“五子”联动中融入新发展格局,昌平国家实验室率先入轨运行、实现主体开工,回天治理上榜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治理能力、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稳经济大盘取得新成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克服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穿透式分析调度经济运行,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1300亿元、增长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全区经济承压前行,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制定实施稳经济大盘59条、助企纾困31条等政策,减税降费超60亿元,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支持370亿元,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9万家。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效显著,65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全年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出台融合消费创新示范区促进政策,奔驰北京旗舰店开业,首开LONG街入选北京最美街巷,乐多港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启动新一轮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区镇两个积极性充分激发,三季度财源建设评估排名全市第一。

(二)创新发展呈现新局面。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发展生机勃勃,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奠基开工,昔日“北四村”正蝶变为医药健康产业“核爆点”。万泰鼻喷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广谱抗新冠药开展临床试验,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生产企业占全市一半,为抗疫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大分子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中试平台投入运行,首款国产多焦人工晶状体上市,特效创新药“可善挺”实现本土化生产,知名科学家创办的医药企业达到68家。能源谷助力C919大型客机成功研制,涌现了4500伏IGBT芯片、大功率铁-铬液流电池堆等全球首创成果,兵器工业产研基地、国电投创新基地二期等项目开工,央企“三率”持续提升。沙河高教园新竣工高校项目9个,北师大、北邮新校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北大新工科4个学院入驻昌平校区,北航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中心、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平台成功落地。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6.6%,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制定实施“三大产业行动计划”,新华三北京新总部、国药创新智慧产业园等134个项目签约落地,诺诚健华创新药物生产基地、科兴高精尖成果转化基地等43个项目开工建设,小米智慧产业园、星耀美妆直播基地等46个项目建成投用。供应产业用地面积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增长6%,数字经济规上企业收入增长31.1%。

(三)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深化“两区”改革试点,向开放要活力,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14项措施率先落地,国际研究型医院主体竣工,飞镖加速器新模式等案例在全市推广,提前一年完成自贸组团市场主体过万目标。挂牌外国人服务大厅,助力7家企业办理RCEP证书50余份,1-11月实际利用外资是去年的2.5倍。高水平举办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生命科学国际论坛等活动,服贸会签约项目数量增长120%。落实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任务,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办结“服务包”事项929件,满意率达到100%。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上市2.0版等政策,新增3家独角兽企业、5家上市企业和226家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创新集体产业用地“双统筹、双投入”模式,生命谷生物工程创新中心刷新拿地即开工的“昌平速度”。完成国企三年改革任务,“四大板块”运作格局基本形成,昌发展股份成功挂牌全国股转系统,国有资本收益翻了近两番。在全市率先建立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中铝绿色低碳、首都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等基金落户昌平,政府合作子基金规模超过280亿元。

(四)城乡治理迈出新步伐。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朱辛庄等14个街区控规获批,8个镇域规划完成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推动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落地,京都儿童医院南侧地下停车场等34个项目完工投用,新增车位1713个、绿地空间688亩,“回天大脑”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奖。打好“疏整促”组合拳,拆除违建456万平方米、腾退土地470公顷。实施29个“微提升”项目,新增留白增绿1050亩、战略留白临时绿化1300亩、“揭网见绿”1万亩,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更新行动计划85个项目全部启动,举办首届城市更新论坛,政府街更新改造启动环境整治项目,63个老旧小区重焕新颜,打造了一批“有里有面”的精品街巷。清理滞留户869宗,望百路、秦上路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昌平线南延一期开通运行,地铁17号线未来科学城南、北两站主体完工,霍营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开工,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55个,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完成复耕复垦3.04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涉农区首位。

(五)生态质量实现新跃升。深入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和5%。深化“一微克”行动,1-11月PM2.5平均浓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新建污水管线32公里,污水处理率提高至96.5%,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2.74米。完成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圆满收官,造林绿化面积4543亩,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奥北森林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温榆河公园二期昌平段率先开工,森林覆盖率达到48.7%,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明文化论坛,农业嘉年华园区重新运营,居庸关夜长城开门迎客,昌平成为首都市民最喜爱的京郊旅游目的地。

(六)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紧扣“七有”“五性”保障和改善民生,42项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3%,连续八年获评全市充分就业区。清华附中昌平学校、育新科星路小学开学招生,新增中小学学位1万余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2%,“双减”满意率超过9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清华长庚医院二期主体结构封顶,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昌平敬老院实现竣工。建设筹集政策性住房1.55万套,新建回迁安置房4075套,老楼加装电梯110部,解决了1.15万套房产证办理难题。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累计办结群众诉求45.6万件,满意率、解决率分别提升8%和10.5%,接诉即办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狠抓两个“关键小事”,垃圾分类综合成绩保持全市领先,物业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4个社区、拆分4个大型社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职业保障。稳步推进双拥共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会、民族、宗教、侨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坚定开展安全生产“1+6”专项行动,创新自建出租房屋管理新模式,整治自建房安全隐患2582处,首都“昌盛平安”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