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贵州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一周年之际,国务院出台国发〔2022〕2号文件,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建设“四区一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总量达到2.02万亿元,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6%、0.5%和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8%;城镇新增就业60.92万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和6.6%。
回顾2022年,我们面对的困难、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反复冲击,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我省除受宏观环境影响外,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攻坚期,又遭受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严重干旱、能源保供、债务约束等因素影响和冲击,多重挑战叠加碰头,多难问题明显增多,对经济发展影响远超预期。面对这些情况,在中共贵州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千方百计破解多重约束、解决多难问题,全省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艰苦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
(一)顶住超预期因素冲击,有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面对一波三折的经济形势,每月分析研究调度,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一季度,部署实施“开门稳”135项具体措施,全省经济走势总体向好,经济增速达6.6%、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受国际形势突发变化、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们在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基础上,及时制定出台稳工业、服务业助企纾困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政策措施,稳住了市场主体,稳住了就业,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二季度当季全省经济增速2.5%、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三季度,部署实施稳增长六大专项行动,政策作用逐步显现,7月、8月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向好;8月底9月初,部分地方相继突发规模性疫情,对全省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9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三季度当季全省经济增速-0.4%。四季度,深入实施促进经济恢复提振行动,大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环比逐月提升,经济恢复好转势头明显。全省经济顶压前行、稳中提质,基本面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二)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高质量发展支撑不断增强。
争取国家支持取得突破性进展。61个国家部委单位出台国发〔2022〕2号文件配套政策文件、签订落实协议或给予单项支持政策。国务院批复《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央各项补助资金3673.75亿元、增长14.9%、规模为历年最高,有力支持了贵州高质量发展!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投放“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新动能产业基金290亿元,中小企业信贷通贷款63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9.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5.5%、提高3.3个百分点。推动白酒产业规范发展。大力实施“三个一批”综合整治,促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规范发展,白酒产业增加值增速达36.1%。抢抓行业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按照“一核两区”布局,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总产值增长115.6%。大力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煤矿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累计建成投产41处煤矿、释放产能2185万吨/年,原煤产量达1.3亿吨。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引进企业超400家,华为云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00%,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90.5%,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户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户。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空间格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成果获国家批准,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编制“多规合一”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为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强省会”“3个100万”深入实施,预计城区新增常住人口63万人。大力推进城镇“四改”。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06万户、建成14.7万户,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1.36万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347条,新建城镇地下管网4007公里、改造981公里。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垃圾、燃气等设施短板。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848公里,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5600吨/日,建设和改造燃气管网822公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新建和改造城市商圈1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24个,获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4个。城镇品质持续提升,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实施粮油生产、储备、加工能力提升三大行动,建成高标准农田260万亩,粮食单产增长1.8%、位居全国第五,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183.1万亩、总产量1114.6万吨,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推动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辣椒、刺梨、蓝莓等种植面积保持全国第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优化经营组织方式。持续完善农民作为种养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39万家,家庭农场达3.5万家。农业在发展大局中更好地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推进“四大行动”。面对疫情严重冲击,在“练内功”上下功夫,为推动旅游业复苏做好准备。稳住市场主体,采取发放消费券、暂退质保金、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助企纾困,18家国有景区开展“三权分置”改革,新增规上限上涉旅企业132户。推动业态升级,织金洞获批5A级景区,新增五星级饭店3家,都匀毛尖制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完善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00座。采取“七个一批”措施,推动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网络销售、社区新型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科技研发、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四个轮子”协同发力,贵州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三)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按照“三个转向”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新增识别9.09万监测对象,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常态化开展“3+1”保障“回头看”,保持问题动态清零。大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加大稳岗就业力度,大力推广以工代赈,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32万元,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减少190万。深化粤黔东西部协作。粤企入黔“双百”行动引进投资107亿元,“组团式”帮扶成效明显。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新(改)建农户厕所22万户,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过60%。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荔波县、石阡县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自治、法治、德治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村BA”成为群众文化新亮点。我们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