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党口部门 > 宣传

宣传

以“有组织实践”推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

红杨树 2023-09-04 08:25:12 宣传
以“有组织实践”推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时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这就启示我们,思考思政课的实践性问题和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属性尤显重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要求。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

 

以“有组织实践”推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时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这就启示我们,思考思政课的实践性问题和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属性尤显重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要求。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这些都指明了“大思政课”的改革方向,就是将鲜活的实践引入课堂教学或者将课堂设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突出的正是“实践性”这一内核。在党和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方位下,高校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推进“有组织实践”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

聚焦“有组织实践”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基本思路

所谓“有组织实践”是相对于“组织无序”乃至“无组织”的实践而言,它更多地体现在顶层设计上,强调主导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明确“大思政课”有组织实践的主导性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是“大思政课”有组织实践的主导性要求。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缺少顶层设计、专业化管理,致力于破解分散化、浅层化、娱乐化的难题。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大思政课”的实践性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各层面,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三是坚持效果导向。“大思政课”围绕既定目标、整合一切资源,推进有组织实践的决策、布局和评估,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贯通“大思政课”有组织实践的系统性设计。“大思政课”有组织实践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统筹规划阶段。学校组织院系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源头顶层设计,落实到课程大纲中,保障科学管理与指导。二是系统组织阶段。完善思政课小课堂与大课堂的连接,立足思政课小课堂实践设计,梳理教材教学内容,引入真实问题情境,浸润大课堂真实场景,做到整体设计专题方案、系统观测过程,包括主题、对象、线路、成果凝练等,实现双向奔赴,即优秀实践成果的教学转化。

落实“大思政课”有组织实践的协同性机制。“大思政课”是纵向贯穿大中小学全学段、横向贯通学校与社会,以及网上全时空互动的思政课。“大思政课”有组织实践的协同:一是纵向协同。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上海大学教务部门协同研究生院,通过需求连接、相互赋能,一方面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延展阅读、设计课程作业、在中小学开展行走课堂等环节,提升学生认识社会和专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中小学学生打开学习视野、找寻深造方向、培育科学思维提供帮助。二是横向协同。一方面,围绕思政教育主题,建立校际联盟,实现名师优课资源的云上线下开放共享;另一方面,主动与社会实践基地、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就“大思政课”实践等开展有组织教学。

建好专兼跨相结合的“大师资”,确保“有人组织实践”

办好“大思政课”关键在“大师资”。目前,思政课教师生师比正在逐步改善中,但是,关于“大思政课”的“有组织实践”,组织谁和谁组织仍是个问题。虽然各省市教育厅(委)已开始对新任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等,然而,实践环节能力专题大都不在培训内容之列。因此,有必要引入社会力量和其他学科师资,拓展教学活动主体,探索实施“专职+兼职+跨界”的“大思政课”育人力量选聘机制,推进“有组织实践”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的解决。

在“量”上配齐。一方面,盘活“存量”,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尽其才、人尽其长,夯实课程建设的主体力量;另一方面,做大“增量”,揭榜挂帅,整合校内外跨学科、跨机构、跨领域的优秀力量,形成课程实践的骨干师资。上海大学首创的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法,即由思政课教师把握课程主线、控制教学节奏构成“项链”基座,其他兼职和跨界教师如“钻石”一般镶嵌于“项链”,以访谈、论辩、答疑等授课形式将单兵作战变为组合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