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47篇
目录
让冬奥遗产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 (评论
员观察)
冬奥遗产开发利用逐渐深入,冬奥品牌效应持续显现, 有效推动了奥运文化、冰雪文化落地生根,促进了冰雪产业、 全民健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好冬奥遗产,才能使丰硕冬奥遗产成 为造福人民、惠及长远的优质资产
丢掉放羊鞭,拿起滑雪板,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北 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的 18 名农民组建了延庆区第一支农民 滑雪队。从前只能在地里干活或者打点零工的队员们,学习 专业知识和滑雪技巧,活跃在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队伍中。得 益于北京冬奥遗产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冬奥的带动效应持续 释放,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北京冬奥会之后,队员们或是 走进雪场,成为滑雪教练;或是发挥制冰技能,为雪场提供 保障服务;还有的在家门口开起民宿,收入轻松翻番。“冰 雪热”还在延续,越来越多人端上了 “雪饭碗”,冬奥遗产 焕发生机,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
冬奥成果,人民共享。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 是坚持办赛和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在北 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 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
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 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凡事预则立。北京冬奥会的 “双奥场馆”智慧转换和新 建场馆超前谋划,将赛时需求与赛后利用统筹考虑。 比如, 新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雪如意”的 “柄首”包含了两个 多功能空间,下方结束区被设计成一个足球场;首钢大跳台 的设计,与周边首钢园区的工业文化遗址、石景山的山水相 融合。在设计建造时就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 起来,冬奥场馆得以持续发挥其长久价值。如今,“雪如意” 下方的足球场可以举办音乐会、产品发布会等大型活动,国 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场馆经过整体规划, 被打造成延庆奥林匹克园区,转变为公众休闲旅游度假地。 “上得了国际舞台、入得了百姓生活”,冬奥场馆的赛后运 营业态更为丰富,为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更多新路径。
持续的 “冰雪热”,也带动了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 让场馆释放更大效能。运用好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