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水资源管理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在水资源管理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甘肃省省长 任振鹤
(2023年12月4日)
刚才,省水利厅汇报了全省水资源管理总体情况,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作了补充汇报,大家也都谈了很好的意见。我们今天开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思路上来,分析研判当前形势,明确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我认为对甘肃来讲,就是要做好五篇水文章。
第一篇文章,要知水情。“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甘肃,强调“民生为上,治水为要”。2013年,总书记考察引洮一期工程建设时指出,“缺水干旱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难题”,指示甘肃要把引洮工程“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2019年,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甘肃缺水问题比较突出,要重视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总书记这里讲的饮水安全,是关系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大水利概念,总书记之所以如此重视,实在是因为水对甘肃太重要了,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最近我翻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历史上中央也十分重视甘肃缺水问题。1993年8月,宋平同志考察引大工程时指出,兰州市的发展寄托在秦王川,水到之后不仅可以发展农业,还可以发展工业,成为兰州市的卫星城,也是永登县的一块宝地,在秦王川搞一块工业开发区,办一些像样的工厂。同年9月,宋平同志考察景电二期工程时指出,这里过去全是沙丘,现在却变了个样,景电二期工程是一个好工程,搞成了子子孙孙受益。1994年8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同志考察甘肃重点水利工程时指出,引洮方案是可行的,我赞成引洮工程上马,未来的洮河引水洞子究竟搞多大,是需要有点远见的,眼光要长远一点。1995年1月,原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考察引大入秦工程时称赞,在崇山峻岭中建设引大工程艰苦非凡,不亲眼看很难相信,可以说是人间奇迹。1995年7月,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考察引大入秦工程时指出,引来大通水,润泽秦王川。从这些历史资料可以看出,中央历来都很重视甘肃的缺水问题。我前段时间到国家有关部委汇报时说了两句话,就是甘肃因生态脆弱而贫困,因水资源短缺而掉队。实际上研究甘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天斗、与地斗、与水斗的发展史,自199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每年都由书记或省长主持召开一次水务工作会,因为水兴则省兴,水兴则万物兴。我们的水情怎么样?我总结了4句话:
一是总量不足与分布不均并存。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居全国倒数第4位。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00m3,仅为全国人均(2078m3)的1/2,亩均占有量367m3,不到全国亩均占有量(1870m3)的1/4。根据省水安全保障规划预测,2035年全省需水量将增加到134.7亿立方米,缺水23.1亿立方米,缺水率达17.2%。同时,水资源在全省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大气环流,使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2%,湿润半湿润区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28%,降水量最为丰沛的陇南市和降水较少的酒泉市年降水量相差了514毫米,庆阳、平凉、天水三市人均水资源量仅310m3,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1/3。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局地暴洪时段集中,阶段性旱情此起彼伏,“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的特点较为明显。
二是工程缺水与资源缺水并存。我省特殊的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水库建设,加上建设水利工程对中央投资依赖很大,受财力制约,省里大部分项目都存在骨干工程“直肠子”、配套工程“有残疾”、没“水盆子”等问题,“最后一公里”没打通,像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中的农业配套工程进展缓慢,还有些已建的工程因缺乏用水户导致效益发挥不充分,这些都造成了工程性缺水。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79毫米,是全国平均降水量的44%,这种先天不足又造成资源缺水。
三是无水可用与有水难用并存。一方面就是我前边讲的,水资源总体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了无水可用。另一方面用水指标不足又导致有水难用,国务院办公厅《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确定我省2020、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分别为114.15亿m3、125.63亿m3,目前用水已近113亿m3,用水总量指标捉襟见肘。“87分水方案”分配我省地表水耗水指标30.4亿m3,人均156m3,仅为全流域人均水平的一半,而且已基本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