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二十多年的久久为功,“千万工程”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平衡,不仅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更向世界提供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我有幸参加了X县乡村振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结合我县的发展实际,也产生了一些关于镇域发展的思考。
到“浙”里深体验真感悟
“千万工程”何以在世界“圈粉”,被大众点赞?源于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源于乡村振兴的巨大成就,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中国人民的行动力。在浙江,深度体验、零距离感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模样,方知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内涵。一是要处理好“城市扩张”和“乡村发展”的关系。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失、经济衰退、缺乏公共服务等问题困扰着乡村发展。“千万工程”以环境整治为起点,让更多村庄走上发展新路,村容村貌改善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特色得到凸显,焕发了乡村“万物生长”。二是要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千万工程”打破了“要发展就必须牺牲环境”的魔咒,通过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挖掘现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如丽水市构建以山地特色为内核的“山”系产业体系,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农家乐民宿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居”、乡村旅游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景”等。三是要处理好“物质满足”与“内心丰盈”的关系。总书记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提醒我们,在现代化为人们创造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要致力于乡村文明。就像唱“村歌”、办“村晚”的江山大陈村,就像开展“樟树下议事”的余杭小古城村,用实践证明,乡村可以成为人们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乡愁就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带回“襄”学以用促提升
从“变与不变”看“千万工程”,变的是名称和目标,变的是人居环境的极大提升、乡风文明的持续改善、人均收入的连翻几番,但它的核心做法没有变,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一系列科学思维和方法带回来,为当前和今后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宝贵借鉴。千条万条,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具有旺盛的、持久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坚持农民主体、坚守群众立场,“群众要什么、我们干什么”。系统推进而不是零敲碎打。“千万工程”是一项惠及千万农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多方协同、系统推进,特别是在促进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国土、电力、农业部门等部门多方联动,在手续办理、要素保障、政策支持方面全面强化协调联络,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凝聚推进乡村振兴各方力量。“看不见的政绩”同样耀眼。“千万工程”不仅在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等“看得见”“见效快”的地方下功夫,也在治理体系构建、乡村产业培育、乡风文明建设、文化传承发展等“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千万工程经验告诉我们,环境的改变会极大提振村民的精气神,人心凝聚了,乡风民俗开始积淀,乡村治理的格局也会重构。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既做显功、也做潜功,干在实处、干出实绩,美好蓝图方能成为现实美景。
为百姓谋幸福共发展
侯堡镇将以“千万工程”为笔,绘乡村振兴画卷。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千军万马。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加强班子建设、效能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核心引领作用。抓好村“两委”干部、到村工作大学生、后备干部等队伍建设,着力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让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万千百姓。抓住侯堡康养专业镇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市级十大专业镇之一的契机,结合全省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申报,对侯堡、东周、垴上、段河进行提档升级规划,包括道路改造、“三线入地”、污水治理、新建农村文化广场、乡村治理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补短板、利长远的项目,改善镇域中心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侯堡镇居民的幸福指数。做好乡村治理,理顺千头万绪。着眼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建好用好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深化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协同共治机制,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以乡村善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头示范引领,践行千万工程。因地制宜打造东周、垴上两个精品示范村,以全面提升为重点,率先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侯堡村、桥上村、常隆村、西周村等十三个村为提档升级村,以补短板、提标准为重点,辐射带动全镇各村整体面貌提升;其余因采煤沉陷搬迁安置等原因暂不建设的村列为环境整治村,以环境整治为重点,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