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镇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守牢“防返贫底线”,巩固成果协调并进。一是加大排查力度,做到应纳尽纳。严格落实“x”网格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组建了由193名网格员、16名网格长、15名总网格长、1名网格指导员组成的“网格化”管理工作队伍,对全镇所有农户进行全覆盖走访排查。通过“四位一体”发现响应机制和“x一键报贫”推广应用,新识别纳入监测户x户x人,累计识别三类户x户x人。二是分类制定措施,实现精准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结合户情实际对“三类户”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根据农户需求动态调整,扎实做好政策落实。紧盯全镇2023年人均纯收入低于x万元x户脱贫户和监测户、x年人均纯收入降低x户脱贫户和监测户、风险未消除x户监测户持续发力,逐户建立到户帮扶措施台账,落实落细帮扶措施,促进持续稳定增收。围绕“四个不摘”政策落实,截至目前共投放马铃薯良种x户x吨,落实适度规模养殖发展项目x户x万元、雨露计划补助x人x万元,发放小额信贷x户x万元,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三是拓宽输转渠道,提升就业质效。加大劳务输转力度,累计输转劳动力x人。聘用公益性岗位x人,光伏公益性岗位x人,生态护林员x人,帮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增收的x个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户均可增收x元。发挥农业综合园区和x家就业帮扶车间的带动作用,稳定吸纳x人就业,解决季节性务工x余人次。
二、突出农业增效,产业发展多元互补。一是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巩固。全面贯彻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种植粮食作物x万亩(其中马铃薯x万亩、玉米x万亩、小麦x亩、杂粮x亩)。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x年需承诺举证的x个图斑x亩已全部种植完成并通过举证,对“百日攻坚”行动及x年新增反馈的x个图斑成立工作专班督促整改,逐个分析研判制定一图斑一方案,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守牢了耕地保护红线、巩固了粮食安全底线。二是主导产业做优做强。紧盯“三农”领域x项关键指标,以“x”高标准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建成x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x个,x0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x个。新建智能日光温室x座、单层连体温室x座x、多层连体温室x座x,川区种植高原夏菜达x亩以上。总投资x万元的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项目全面通水并完成种植任务,辐射带动周边x余户农户增产增收,全镇引水上山灌溉面积达到x万亩。联合x公司打造出了集“种植体验、采摘体验、研学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耕研学教育基地,特色产业走出了创新示范、农旅融合的新路子。三是关键指标稳中有进。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紧盯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重点任务,高位谋划、担当作为,全年共谋划储备各类项目x个,涉及资金x亿元。累计入库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x%,申报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完成上半年任务数的x%。全年招商引资任务x亿元,已落地招商引资项目x个,完成成总投资x亿元。截止x月份,全镇村集体经济累计达到x万元,村均收入突破x万元。
三、打造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和谐共治。一是全员参与打造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将“垃圾革命”工作列入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以“周晒、月评、季考、年奖”的总体思路,结合“十有”和“12345”的推进机制,扎实开展“垃圾革命”,对辖区内庄前屋后、背街小巷垃圾和河道乱象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各村上报自查问题清单x处,清理垃圾x吨。深入开展“绿满陇中”行动,完成农村“四旁”义务植树x万株、面山绿化x亩、经济林x亩、社会造林x亩。二是补齐短板共建宜居宜业和美家园。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八改”工程。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硬化道路x㎞、巷道x㎡,建设排水渠x米、涵洞x道、护坡x;完成调蓄水池x座、埋设主管道x。扎实推进农村土坯房和抗震房改造工作,x户农村土坯房和x户抗震房现已全部完工。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购房x户,计划x月底全部完成入住。三是健全机制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行动,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方式,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强化x名重点人员排查管控;逐村推广准丈母娘恳谈会、“码上报”等经验做法,坚决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为文明乡风减负赋能。政府治理、社会参与、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新风景逐步形成,探索出了“一核多元强引领、五治融合抓治理、七措并举促振兴”的“157”基层治理模式,依托五治融合抓实基层治理,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尽管我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级部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较重、“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发展后劲乏力、网格化管理不精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