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郁廷:新中国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
公文搜 2021-07-22 14:10:10 理论文章
新中国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骆郁廷【作者简介】骆郁廷,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新中国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骆郁廷【作者简介】骆郁廷,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招标课题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精神动力论》《文化软实力:战略、结构与路径》等专著教材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研究》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0多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有:一、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保障。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作用的发挥。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9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高等学校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在高等学校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以加强政治领导,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建设工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教育建设事业打下坚强的政治基础。”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在一切高等学校中,应当实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的领导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顺利开展。“文革”期间,党的领导受到严重冲击和根本否定,高校成为重灾区,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饱受摧残。198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提出“搞好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教学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和健全领导体制。”1984年9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明确“学校党委和校长要把抓好马列主义理论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帮助他们搞好自身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然而,20世纪80年代,受所谓“党政分开”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部分高校曾经试行校长负责制,党对高校的领导一度受到严重削弱,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导致人心涣散,思想混乱,最终出现“8·9政治风波”的严重后果。1990年7月17日,针对高校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削弱的情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下发,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还从1990年开始,连续召开30年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党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重大问题,极大地加强了党对高等学校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2016年12月9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新中国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表明,凡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凡是动摇和削弱党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遭受严重干扰和挫折。因此,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的有力保障和定海神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