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发展综述-6篇
XX市人大常委会助力XX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综述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内外、放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力促进了全国发展态势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版图的重构。
打造XX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域副中心是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划、高站位部署、高质量推动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充分发挥XX地区向西开放桥头堡优势、科技创新优势、能源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这条推动XX两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合作共赢的实践之路上,同样留下了XX市人大常委会的坚实足迹。
一、从打造向西开放“窗口”到建设省域副中心 XX协同发展定位日趋精准
XX市和嘉峪关市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两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脉相通、民心相融,中心城区相距仅20公里,承东启西、展南拓北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在通道物流、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新能源开发、现代戈壁生态农业等产业方面联系紧密、匹配度高,在土地开发、水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关联性、互补性强,协同发展的空间极为广阔。早在“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已就XX一体化发展作出重大部署。2015年,省住建厅发布的《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首次在省级战略层面为XX两市一体化发展指明方向——发展XX向西开放门户综合发展区,将XX经济区建设成为支撑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XX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XX一体化发展、XX都市区、省域次中心城市、城市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XX两市在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地位的背景下,省政府办公厅于2010年9月印发的《XX—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已逐渐成为指导XX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依据。按照一体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XX中心城区发展实现同城化,成为支撑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XX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此外,在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要形成覆盖全省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其中便包括XX嘉峪关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
20世纪50年代,在深藏于祁连山的北大河河谷中勘探发现了中国西北最早的大型铁矿——镜铁山铁矿,依托这一资源,成立了XX钢铁公司,XX嘉峪关两市为戈壁钢城的兴起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共同承担起打造甘肃向西开放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群的历史使命,勠力同心、精诚合作,不断加深对协同发展形势的理解把握,XX双城经济圈建设也成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发力点。2021年10月,省政府印发《“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XX双城经济圈,打造全省区域联动发展先行区”。同年11月,XX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河西走廊城市群中心城市,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必须加快XX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落实《XX市嘉峪关市加快推进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功能互补完善、民生设施共建共享、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半小时优质生活圈”。2022年1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XX代表团审议时,对加快推进XX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了高度期望。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围绕XX嘉峪关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域副中心”进行了安排部署。XX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事关全省战略全局和XX区域协作发展大局的系统工程。
二、XX“合掌握拳” 协同开启融合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力度不断加大,XX两市在互尊互鉴中互信互谅,在互帮互助中互促互进,商贸往来愈加频繁,协同发展逐年加快,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3月22日,XX两市签订了《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建设XX双城经济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拓宽合作领域、强化合作共商、深化开放共享,推动两地经济社会更加紧密融合,全面构建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建成GDP达千亿元的城市圈。签订协议当天,XX两市推动协同发展、合力打造区域交通枢纽的标志性工程——S06XX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拉开了XX两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深度合作的序幕。时间列车行进到此,两市真正实现了“合掌握拳”,XX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加速键,开启了融合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