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人”的先进事迹材料?
公文搜 2021-08-14 13:09:25 优秀公文
如何写好“人”的先进事迹材料?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0-02-25 收录于话题编者荐语:笔杆子在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
如何写好“人”的先进事迹材料?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0-02-25 收录于话题编者荐语:笔杆子在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材料,其中先进事迹材料比较常见,也很考验一个人的功力。如何让事迹材料感人、生动,下面这篇文章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是以推荐。以下文章来源于大营销 ,作者何小静+赵芷馨《人民日报》发布了许多很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使用了三种基本技巧,保证了感人效果:关键场景特写+冲突激化+人物身份转变这是三种叙事技巧,可以用于各种叙事,比如品牌故事,比如广告故事,等等。当全国上下正式掀起新冠肺炎应对高潮的时候,《人民日报》的微博就开始进行感人的抗“疫”故事的传播了。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基于三种基本的叙事技巧:关键场景特写+事件冲突激化+人物身份转变(1)关键场景特写将最能打动人心、体现情感的地方截取出来,类似电影中的特写效果,省略前后过程,避免了故事中其他情节对公众情感的削弱,加强情感的集中爆发,对公众的“感动”情感起到加强作用。(2)冲突激化故事中的主人公要克服日常情况下一般不会遇到甚至根本不会想到的困难(包括生理上、情感上、客观条件等),通过突出冲突(困难)强化人物的精神状态,宣扬正能量,触动并感动公众。(3)人物身份转变疫情使人们的身份发生了转变,转变为疫情中的新的身份。随着身份的转变,是故事中人物关系的转变。故事人物关系的转变,进一步激化了冲突。所以,故事人物身份的转变,是“冲突激化”的辅助方式。讲述感动故事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单单只有一种方式。很多故事都组合使用几种方式。以下是比较典型的三种组合形式。1、关键场景特写+冲突激化《人民日报》1月29日发布微博《护士长面部浮肿勒出压痕》。该故事的冲突点在于护士长的面部浮肿与勒痕。口罩本是轻薄之物,却能在护士长的脸上勒出痕迹,戴口罩戴到面部浮肿,可见工作强度之大。这是冲突。故事直接展现主人公因为疫情遭受到的身体状态上的折损,通过突出这样的冲突,让公众对护士长产生同情与心酸,为主人公对广大民众做出的牺牲感动不已。该故事讲述十分简单却十分有力。倘若该故事从头说起,讲述护士长工作全程中的面部变化,公众便会缓慢接受护士长状态的改变,最终阅读完的“感动”中会多少会被几分“理解”所替代;而直接截取故事的结果“面部浮肿出现勒痕”这一片段,却会使得公众有一种情感的跳跃,感到震惊,从而加强情感浓度,生出的“感动”也会更加强烈。《人民日报》1月25日发布微博《年初一凌晨4点丈夫送妻子出征武汉》。故事在标题便重点突出了“年初一”的时间点,这也正是故事的冲突因素,利用春节团聚与疫情支援间的矛盾关系有意突出冲突。主人公在这种冲突下选择大义牺牲小我,使得公众产生了对主人公的同情、认同,感动。故事讲述的笔墨集中在讲丈夫“送别”主人公的这一个片段,根本没有详细讲述送别的前期准备与后期旅途。这让公众一目了然,达到情感瞬间集中迸发的效果,增强了公众“感动”的情感强度。2、关键场景特写+人物身份转变《人民日报》微博1月27日发布《医生父子隔防护玻璃打气》。该故事以“关键场景特写”的方式展示了医生父亲与同为医生的儿子隔着防护玻璃以手写的方式互相加油打气的经典场景。没有过多铺垫,只展示情节高潮,快速地将公众的情绪调动起来,打动公众。同时,在疫情未发生之前,二人是父子、是同事;在疫情中,二人是父子,同时又成为医患关系。3、关键场景特写+冲突激化+人物身份转变《人民日报》2月3日发布微博《爸爸和女儿时隔17年的接力出征》。该故事也是以“关键场景特写”的方式展示着父亲送女儿驰援疫区的关键场景,根本不提这个场景之外的其他情节。十七年前,我们同样面对着非典疫情的挑战。那年,奶奶将作为医生的父亲王卫国送上抗击非典的战场。而在此时,已经66岁的父亲又将医生女儿送上前往武汉的飞机。在母子-父母两代之间抓住相似却又不相同的场景拼接起来展现,运用类似影片剪辑的手法截取片段进行描述,凸显代代相承人间大爱的真情,以此打动公众。轮椅母亲送儿子,年老父亲送女儿。故事里人物的冲突被凸显得一览无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