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斗城教授:一抹黄色染课堂
公文搜 2021-08-14 13:09:22 优秀公文
杜斗城教授:一抹黄色染课堂杜斗城 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0-04-05 收录于话题随便老秘公文搜:杜斗城,兰州大学历史文
杜斗城教授:一抹黄色染课堂杜斗城 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0-04-05 收录于话题随便老秘公文搜:杜斗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慢羊羊在兰大历史学基地班时,曾聆听其《考古学通论》课程。杜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抹抹黄色的印记多是不能忘记:用塑料杯子泡着的浓浓茶水是他的爱好,深黄的茶垢是时光留下的斑驳;享受着香烟在课间与同学们聊天,熏黄的手指是平凡生活的颜色;传授知识的讲稿,同是略带发黄的模样。就是这样一位有些特点又有些平凡的长者,当时是兰大历史院考古学方面的泰斗,他的教学笔记以及出版的著作《考古学通论》,是历史考研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考古及博物馆学系列教材2006年入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今天转发的文章为杜斗城老师在兰大“治学大家谈”栏目与大家的读书分享,文如其人,很有性格,很有特色。随便老秘公文搜是以推荐。来源:兰州大学。 “非常时期”谈教书今年的寒假过得窝囊极了!不能出门,不能和朋友交流,不能下棋(我最爱好的游戏),不能看戏(我最爱好的消遣),在兰大一分部院子里转一转,还要戴着口罩。总之,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正是所谓“非常时期”了!幸亏还认识几个汉字,宅在家中读完了中华书局标点本《续资治通鉴》十二大本。这样,我反而感到轻松了许多。我以前曾出过一本较大的书,即把二十四史中的佛教资料全部录出以后,加以分类,书名叫《正史佛教资料类编》,近70万字。此书出版后,即被台湾中华电子佛典录入,流行于海内外学术界。印度《国际佛学年刊》发表书评,极力向学界推荐;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佛教研究权威Lewis Lancaster多次引用此书,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杜继文看到之后,又令我将此书按时代重新编排,准备收入任继愈先生申请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华大藏经续编》中,由中华书局出版。与此同时,杜先生又给我布置了新的任务:即把《资治通鉴》和《续通鉴》中的佛教资料也整理出来。《通鉴》去年底刚做完,《续通鉴》部分一直拖着,疫情逼着我坐下来,把此事完成了,所以说,我感到轻松了许多。我一共出过11本书,发表过近100篇论文,多与敦煌学、佛学、考古学有关。这些所谓“科研成果”虽得到学术界的肯定,甚至曾得到赵俪生、方立天等先生的赞扬,但我从来都认为我是一个“教书匠”,我做得最多的工作是教书。因此,我在这里主要就我的“教学”工作谈一点体会。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先后给历史院本科生讲授《考古学通论》、《中国古代史》、《敦煌艺术概论》、《中国佛教史》、《宗教学概论》、《中国绘画史》等课程,讲授最多的是《考古学通论》,其次是《宗教学概论》。特别是2003年,由我创建的“考古及博物馆学系”成立之后,因为师资缺乏,我的教学任务就更重了。那时,历史院几个专业本科生的《考古学通论》都由我一个人从原始社会讲到元明,后来还要到榆中上课,我一学期曾给本科生上过140多学时的课。有时一天排七节课,上午四节上完了,下楼吃完中午饭,接着又讲下午三节。讲课时很兴奋,不觉得累,第二天,却累得连床都起不来。我可能是历史院当时给本科生上课最多的教授。《考古学通论》这门课还曾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由我主编的这门课的教材被国内很多大学采用,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我虽然上过这么多的课,但从不因此引以为豪,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上课的质量和效果才是第一位的。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把一门不起眼的学问教得让学生兴趣盎然,相反,有些人可以把一门很热门的学问,讲得让学生倒了胃口,从此对此门学问,毫无兴趣。有人甚至说,学生不能鉴定老师的教学质量,也就是说,学生水平低,还不能看出老师教学中的问题。我认为,这种说法基本上是错误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怎么能看不出老师的水平呢?实际上,每一个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都是心知肚明的。当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打瞌睡,交头接耳,读课外书,甚至用憎恶的眼光看老师时,这个老师就应该知道他失败了。还有一些老师用点名的方法维持到课率,殊不知,这是学生最反感的。当一个老师